丝丝缠绕的祝福——手鞠与手鞠香囊

文/靖萱

手鞠香囊,在球芯内放入艾叶、沉香等中草药,制成手鞠香囊。人们随身佩戴,或摆放在家中、车里,以求得避瘟免灾。(靖萱制作,乔巧摄影/大纪元)

手鞠的起源是“蹴鞠”。蹴,踢的意思,鞠,就是皮制的球,蹴鞠是一种以脚踢球的活动,也称蹋鞠,早期的“鞠”,以动物皮毛、谷物及碎布等简易材料填充缝合而成。

蹴鞠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策》。(战国策‧齐策)记: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山东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西汉时期,蹴鞠主要有竞技和娱乐两种作用。竞技通常带有军事训练的性质,常用于锻炼士兵的体魄,检视其是否具有英勇善战的能力。大将军霍去病出征塞外时,常率领将士们进行蹴鞠比赛,以鼓舞士气、解除乏闷。

宋 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童子蹴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蹴鞠用作娱乐时,则多为表演和民间消遣。《史记‧苏秦列传》中记,临淄人富庶殷实,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为乐。

宋代时,女性与孩童也开始参与蹴鞠了。《文献通考》记有一“女子蹴鞠”的盛况:“宋女弟子队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

唐代时期的蹴鞠则与现代的足球大小类似,表面用八片皮革缝制,中间用充了气的动物膀胱填充,如唐宋时期的八片鞠。后来蹴鞠传到了日本,由贵族阶层逐渐普及到民间。几世纪后发展成一种传统玩具,可以用手把玩,唤做“手鞠”。

闻之有香、观之悦目的手鞠,不管球体如何转动都能见到美丽的图案。(靖萱制作,乔巧摄影/大纪元)

手鞠较小,大部分为5cm~15cm,多用和服剩余的边角料制作,表面用丝线缠绕成各种几何图形,球心用棉花、稻壳或香料等填充。

江户时代起,有的日本父母习惯在元旦的时候,往手鞠球中藏入一张带有新年祝福的纸条,送给孩子。人们相信,手鞠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制作者的心意,所以其有着带来好运和幸福的寓意,成为带有亲人祝福的幸运球。日本有一项新春的例行活动,便是在神社表演中,将手鞠献给神灵。手鞠图案丰富多彩,以日本传统花样为主,常见的有多重菊、桃花、福寿草和玫瑰等,其它的也有漩涡、仙鹤和箭柄等纹样图案。

作为传统文化,手鞠现在渐渐地被赋予了更多的用途。人们将手鞠衍变成各种饰品,如挂饰、耳饰和胸针等,并将其当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赠出。

手鞠香囊,在球芯内放入艾叶、沉香等中草药,制成手鞠香囊。人们随身佩戴,或摆放在家中、车里,以求得避瘟免灾。(靖萱制作,乔巧摄影/大纪元)

瘟疫肆横的今天,一些手鞠制作者会在球芯内放入艾叶、沉香等中草药,制成手鞠香囊。人们随身佩戴,或摆放在家中、车里,以求得避瘟免灾。

密密丝线细细缠绕的手鞠,蕴含的情谊是现代工业产品不可能承载的。在事事喧嚣的浮躁时代,还能缠绕手鞠的女子,必是一个娴静的女子,而能收到她的这个礼物,也必是被美意祝福的人了。@*#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