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诚心向佛 得护佑化险为夷

文/刘晓

人对佛充满正信,并且按照佛理行事,遵守人伦道德、远离罪恶,一定会得到神佛的护佑的。(公有领域)

释迦牟尼传法时,曾有弟子问他“何为佛”。释迦牟尼的回答是:“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明智所了知,所应修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印度早期佛经中的“佛”,主要指释迦牟尼,后来“佛”一词广泛用来尊称所有修行圆满的觉者。而人对佛充满正信,并且按照佛理行事,遵守人伦道德、远离罪恶,一定会得到神佛的护佑的。几千年的中外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唐朝宰相岑文本信佛免灾

隋末唐初人岑文本,江陵人。他的父亲岑之象在隋末做官时遭人诬陷。年仅14岁的岑文本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而岑文本由此闻名于世。

岑文本从小就信佛。有一次他在吴江乘船,船行驶到江中时突然沉没,船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岑文本也落入水中,危在旦夕之间,他听见耳边有个声音说:“只要念佛,一定不会死。”于是,他连念三遍,身体立刻随着波浪涌出,并被浪花推至北岸,得以幸免。

之后,岑文本在江陵设斋,不少僧人前来。有一位客僧最后离开,临行时,他对岑文本说:“天下开始大乱,但是你会幸运地躲过灾难。等到太平盛世时,你会得到富贵。”后来僧人的话果然应验。

唐初,唐军平定荆州后,岑文本劝说唐将李孝恭禁止将士大肆抢掠,以安定人心。(曹醉梦/大纪元)

僧人说的天下大乱指的是隋末群雄争夺天下,岑文本确实未受到太多波及。彼时他在荆州称帝的萧铣身边任中书侍郎,负责起草文告。唐初,唐军平定荆州后,岑文本劝说唐将李孝恭禁止将士大肆抢掠,以安定人心。李孝恭深以为然,因此江陵城中井然有序,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南方各州县闻讯,皆望风归顺大唐。

唐太宗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秘书郎,迁中书舍人,掌管机要和诰命,迁中书侍郎。参与撰写《周书》,受封江陵县开国子。累迁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之职。果然是身份贵重。唐太宗在说到岑文本时,称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

岑文本亦因侍奉老母以孝闻名,其抚育弟侄恩义甚诚。贞观十九年,他跟随唐太宗出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51岁。获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注:唐太宗的陵墓),这是很大的荣耀。

云阳尉专心念佛恶病除

唐朝监察御史卢文厉,范阳人,他最初是云阳尉,即云阳的典狱官。一次,他奉命去荆州处理冤狱。没料到,他刚到江南,就身染重病,腹部肿胀得像石头一样,饮食难以下咽,求医问药也没有什么效果。

卢文厉心中暗想治愈无望,必死无疑,于是专心念观世音菩萨。数日后,他在恍惚的睡梦中,看见一人来到自己跟前,自言是观世音菩萨,并对他说:“因为你诚心念菩萨法号,所以我特来救你。现在就为你除去腹中的疾病。”

但见菩萨手执一个木把,伸进他的腹中,挖出三升多秽物,味道极其难闻。菩萨弄完了之后说:“你的病已经好了。”卢文厉从梦中惊醒,感觉腹部非常平坦,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而且马上可以起床、进食。顽症彻底根除了。

数日后,卢文厉在恍惚的睡梦中,看见一人来到自己跟前,自言是观世音菩萨。图为宋 佚名《观音大士》,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保护佛经的女子幸免于难

唐朝武德年间,都水使者苏长升任巴州刺史,他带着全家坐船赴任。船行驶到嘉陵江时,遇到大风,船在江心沉没,船上男女六十余人都没淹死了,唯有苏长的一名小妾幸免于难。

原来这名小妾平时信佛,常念佛经。船沉时,她头顶着装有佛经的盒子,誓与其共存亡。她在江中随水漂流,不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她取下头顶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的经书没有丝毫受损。她从此对佛法更加坚信不疑。

长吏敬佛躲过雷击

张亮是幽州都督府的长吏。他一直信佛、敬佛。一天,他去寺庙拜佛,看见佛像上有灰尘,遂为佛像认真擦洗。

此后的一天,张亮坐在自家的堂上,两个婢女侍立在左右。突然电闪雷鸣,平素就很怕打雷的张亮便专心念佛,以减轻内心的恐惧。过了一会儿,雷劈在堂前的柱子上,一个侍婢走到堂外查看却被雷击死。这时,一块木头正打中张亮的额头,但他却并不觉得痛,而木头裂开堕地,好像被人折断了一样。随后,张亮仔细查看额头,才发现额前有一道红色的伤痕。

次日,张亮到寺中拜佛。他发现佛像的额头上有一处很大的伤痕,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击打过,而这正是张亮被打中的地方。张亮和众人都嗟叹不已。这大概是因为张亮平素信佛、敬佛,佛才为其挡了一劫。

从上边几个故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诚心向佛、信佛,化险为夷绝非虚无。

突然电闪雷鸣,平素就很怕打雷的张亮便专心念佛,以减轻内心的恐惧。(fotolia)

参考资料:唐朝唐临着《冥报记》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