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彦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纪元
一名学业顺利、事业稳定、爱情幸福的女孩子,为什么在结婚之前却突然决定出国留学?你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打开心结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完人,也没有不会犯错的父母,但是诚心诚意地认错,以弥补的心态认错,这种态度就能够非常地感动别人。
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父母与孩子一起建立心智、心灵上的发育非常重要,但很多家长可能已经错失了这个机会。但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方法,就是拿出孩子的相册,这样不管孩子多大了,都可以重新建立这个过程。
相册是家人共同的载体
相册本身就是一个记录,生活上实际的记录,不是编出来的故事,是孩子自己经历过的真实故事。需要注意的是,大人看孩子的行为,与孩子表现自己行为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就是相片;共同的事件,就是大家都经历过的东西。这是共同的桥梁,可以平衡这两边的落差。
这是很关键的,因此我们在讨论照片的时候,可以运用八个关键词,这八个词没有前后顺序,可以很灵活地运用。
第一个是“who”。以前学习的时候,老师教用五个W就可以写好文章了,但这些对于心理辅导来说还不够。“who”就是“谁”,这个事件当中谁是主角。你认为的主角,可不一定是他(孩子)认为的主角。
可以看着照片问孩子,在这张照片里谁做的事情最多,谁受到最大的委屈等等,把照片里面的“主角”找出来。千万记住,家长一定要让机会给孩子,让他们说出来,家长少说话。
如果是一张小孩去参加小提琴比赛彩排的照片,可以问孩子在这张照片里面谁付出的最多,或者是谁交到最多的朋友,或者谁被照顾最多。而一般来说,父母可能最关心孩子在比赛中是否拿到奖。
第二个是受格“whom”。有主词,一定会有受词。例如,我喝了一杯水,水是谁倒的,谁喝了水。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有主配的关系,没有配角,如何展现自己的领袖特质,所以对“成功”的定义是你服务了多少人。
再下来就是什么时间“when”,这件事是什么时间发生的。对孩子来说,越小的孩子往往越搞不清楚时间,例如他说的“明天”,往往是今天以后的某个时间,不一定是真正意义的“明天”。孩子口里的“昨天”,也可能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有效率的父母是去理解孩子,而不是强加我们的定义给孩子。
所以对孩子说时间的时候,必须加上内心的感受。例如看着小提琴比赛彩排的照片,可以问孩子彩排的那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很久啊?如果是很快乐的人,会说:“不会啦,一会儿就过去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痛苦的时光是“度日如年”,就看孩子怎么回答你。
第四个是什么“what”,就是问孩子,当你觉得不快活,度日如年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说法:你和孩子回顾这些东西,简直是把以前的疮疤再揭开一样。
我不认为是这样,当你没有用正向的态度,没有真心诚意的时候,也不要揭伤疤了。现在是要把以前没有做好的功课,补回来。那个正向的态度就够感动人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完人,也没有不会犯错的父母,但是诚心诚意地认错,以弥补的心态认错,这种态度就能够非常地感动别人。
人生的抉择?或遗漏?
我以前有一个患者,当时将近30岁,是个社会工作者,就是政府雇员,专门帮助那些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我当时给这个政府部门的所有员工上课,上了几堂课之后,她来找我说,“我很需要老师的帮助”。当时她面对人生的抉择,一直在犹豫,老是下不了决定。
我就问她,你的抉择是什么呢?她回答说,不知道是要申请出国去读书,还是去买个房子,稳定地在这里工作。
那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是很能在外闯荡的,写的字也小巧玲珑,不是大个的,是小家碧玉型的女孩子。这样的人要闯荡天涯会有些辛苦的。那时候,她已经有了男朋友,她的工作稳定,学识也不低。
这样的人要出国闯荡,说明她的内心有什么东西没有被补足。
我和她一起看相片册,看到一张她们家庭活动的照片,我就问了这个关键词“what”,在这个事件的当时,你最需要什么。她就马上大哭,她就回忆起那个时候,她被爸妈误会很深的一件事情。当时她大概小学3年纪左右,没有人相信她,她因此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处罚,她母亲打了她。
她觉得当时非常的委屈,就一直哭啊。等她哭完了,我就教她如何去原谅当时一个不知道女儿心理需求的母亲。#(未完待续)
视频:陈彦玲博士【爸妈必修课】(21):如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打开心结?相册的故事(上)
本文刊载于旧金山3月7日教育版
每周为您献上旧金山最新消息
责任编辑: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