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节与端午节是中国两大纪念性节日,神州大地上,北有介子推,南有屈原。绵山因介子推而万世清秀,汨罗江因屈原而蜚声至今。中华人物的伟大情操,与壮丽山河交相辉映,共同缔造了中华灿烂的文明。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日子。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民国廿四年(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其实,“清明”本是中国黄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但因何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一枝独秀,被当做隆重的节日,而且岁岁年年成为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呢?这就得追述到一个被遗忘的节日——“寒食节”,以及赋予了“清明”不朽灵魂的人——介子推。
放火烧山逼不出
故事发生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655年,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父王宠妃骊姬的迫害而背井离乡,踏上流亡之路,历十九年,备受艰苦。在卫地一处杳无人烟的地方重耳绝粮,命若悬丝。随臣们找不到一星半点的食物,这时候,介子推端来一碗肉汤给公子喝下,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性命得保。事后,重耳方知是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救了自己。
重耳很感动,说日后定要报答,介子推说:“我不求报答,但愿公子复国为君,政治清明,百姓安乐,臣愿足矣。”公元前636年,重耳入主晋国,即为晋文公。他归国即位后,大赏群臣,所有人都跑来向重耳邀功请赏,就连曾经在逃亡时背弃他的人也获得了赏赐。介子推认为重耳复国是天意,而二三子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与窃贼没什么不同,于是背上老母到山西的绵山隐居。
晋文公得知后便来绵山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见。晋文公听信大臣建议,让三面放火烧山以逼介子推母子出来。火熄后,才发现母子相倚死在一株大柳树下,树洞里留下血书言明心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追悔莫及然而无力回天,将介子推安葬在介公岭上,并立庙奉祀。将绵山封为“介山”,作为祭田,所以绵山也称介山。为哀悼介子推,他下令介子推身亡之日为寒食节,民间寒食一月,不得举火。每逢寒食节,天下禁火,吃凉食以寄哀思。至曹操荣登魏王宝座后,将寒食节改为三日。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想起介子推的血书,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把当日,也就是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由此除了节气的属性外,也寄寓了君主治国的理念。
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使得晋国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晋国也成为当时的中原霸主。每逢寒食节,百姓都登上绵山进行祭拜,并成为风俗。后来该节日慢慢推而广之,演变成为祭祀自家祖先的活动。
古代“黄金周”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发展到隋唐时代,寒食与清明相通,除传承了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插柳外,拜扫、祭祖、郊游已蔚然成风,还增加了蹴鞠(踢球)、踏青、秋千、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赋诗、赏花等十余种活动。尤其是在唐代朝廷将“寒食展墓”定入开元五礼中,寒食祭祖扫墓之俗更为盛行。
为方便官吏回乡扫墓,唐朝中晚期又为寒食和清明颁布假期,开元年间是四天,及至贞元六年,又加为七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古代“黄金周”。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辽、金、元、清四朝,寒食节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
尽管唐朝时,寒食与清明节已经合过,称作寒食清明节,但是寒食节的大名仍在。近现代以后,清明逐渐越俎代庖,最终彻底取代了寒食而独存,寒食节祭祖扫墓等风俗都在清明节中保留了下来,而禁火吃冷食的传统却渐渐消亡,剩下一些寒食节的残片,例如:祭祖扫墓的时间,一些地区是在清明前三日;清明时吃冷鸡蛋、发糕等。
情操与山河交相辉映
在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寒食节曾经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寒食清明节与端午节是中国两大纪念性节日,神州大地上,北有介子推,南有屈原。绵山因介子推而万世清秀,汨罗江因屈原而蜚声至今。中华人物的伟大情操,与壮丽山河交相辉映,共同缔造了中华灿烂的文明。也深深影响了整个东方各民族文化风俗。
虽然,清明节的文化风俗源出介子推,而介子推却随着清明的秀出再次功成身退。唯有绵山(介山)的遗迹永远不忘他忠孝清烈、功不言禄的淡泊精神。这种人格精神曾被视为中华之魂,被中国古代社会推崇备至;介子也是被历代立庙祭祀的神。
《列仙传》里说他姓王,名光,字裕,记载着他成仙以及成仙之后济世的事迹。如今,绵山地区民间还流传着绵山祈雨灵验的美谈,介神庙(介公祠)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古迹。
介子推割肉奉君宁死绵山不愿做谏臣,品格的清奇高洁非一般人能理解。出仕奉君则顺天意竭诚尽忠,归隐修心则节不移虽死无恨。忠君只为君清明,君主清明百姓才能享太平。死而何惧,惧的是活着不能保住美德。而今多少人不是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多少人还知道介子推,多少人还能感悟介子推为清明政治而化身“清明”的肝胆和忠魂?
寒食远逝忆介子,士甘焚死不公侯。清明千古精魂远,江山何时复清明?
本文转自218期【新纪元周刊】“文化艺术”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26/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