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故事(8)履端与人日

第八课:履端与人日

【原文】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注释】

(1)桃符:悬挂在门口的二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以镇邪压鬼,叫做桃符,每年更新一次。后逐渐演变成春联。
(2)履:踩、踏。
(3)端:初始。
(4)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是人日。人日,即人类的生日。
(5)灵辰:人为万物之灵,所以称灵辰。

【语译参考】

爆竹声响起,送走了旧的一年;千家万户的门口换上新的桃符。履端,是正月初一元旦;人日,指正月初七。

【读书笔谈】

可以说,到了这一课,这部幼童启蒙教材的百科全书的特点,就非常明显了,真的是在以优美的文学形式,在教孩子们各种知识,既不让人枯燥乏味,又获得了满脑子的知识与素材。甚至让人十分享受。因为其背后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各种典故、神话和相关渊源。会让人忘记了这是在读百科全书。引发孩子们的强烈好奇心和读书的兴致。

这一课,头两句大家比较熟悉,跟过年的习俗有关,而后边提到的名词,虽然大家不太熟悉了,但也都是古代的年俗文化。这些文化的背后,多为神话故事。

履端,大致有几个解释,基本含义都跟开始有关。一个是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所以谓之“履端”。大家听过成语“如履薄冰”吧,这个履字不就是行走、走步的意思吗?而端字,就是一头,起端的意思,开头的含义,所以整个词合起来,就是开始起步,开始做事的意思。正好说的就是古代年历推算的头一天,所以指初一元旦。

据《左传.文西元年》记载:“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 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后因以指黄历的正月初一。这是较早的履端记录和古代两位学者的解释。

此外还指古代帝王初即位时的改元和泛指事物的开始。懂得这个词语,以后大家看古书,就会很快明白它的意思。

而人日,原本是中国很熟悉的年俗文化,但是现在已经在大陆消失了,而台湾和日本都保留着,每到正月初七,日本百姓家家做人日的七草粥,驱邪招福,庆祝人类的诞生,感谢造人的神——女娲娘娘在这一天创造了人类。

【说故事时间】

“年”的故事

“年”的故事对世界各地的华人而言,黄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充满喜气与欢乐的节日,更是亲友团聚的好日子。

黄历新年的来源,有根据且丰富而多采多姿的传说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年兽”的传说。“年兽”是一个残忍凶猛的怪物,每到除夕夜(黄历十二月三十日)就会出来吃人,因此,除夕这天,人们总是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攻击。

清《升平乐事图》册之《放鞭炮》。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后来有一个神仙得知这种情况,非常同情凡间的百姓,便下凡教导人们如何阻止“年兽”的危害。原来它极惧怕红色、火光及吵杂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在门上贴着红纸条,并整夜点着火炬、燃放炮竹,来威吓“年兽”。“年兽”一无所得,只好逃回深山。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互相道贺,“恭喜”之声不绝于耳,沉浸在打败“年兽”的胜利与重生的喜悦中。

从此,每到除夕,家家户户烛火通明,在门上贴红色的春联、守更待岁、燃放炮竹,就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桃符、春联与门神

新春时节,贴在门侧的对联又叫春联。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早从周代开始,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和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有关。

相传在东海的桃都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树荫可以遮住三千里的地面。鬼门就在大桃树东北方的树枝间,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郁垒把守。这两位神将很厉害,只要发现伤害好人的恶鬼,就用芦苇绳捆住他们,丢到山上喂老虎。神荼、郁垒日夜在桃树下巡逻,恶鬼妖魔都不敢来捣乱了。于是,人们用桃木雕了两位神将的像,放在大门两旁,以驱鬼压邪,祈求平安。后来逐渐简化成画上他们的神像──左神荼、右郁垒;最后更只把他们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门两旁,据说一样有效。神荼、郁垒就成了民间俗称的“门神”。这样的桃木板就是桃符。

后来桃符又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蜀后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被视为最早的一副春联。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宋代时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下令全京城的人们都得在门口张贴春联,而且皇帝还亲自出巡,一家一家观赏取乐。从此春联日盛,已有千年历史,至今不衰。新年时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已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环。

(资料来源: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

点阅【幼学琼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