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道】以义为利 凭诚信行天下的徽商

作者:刘晓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当铺等店家。(公有领域)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当铺等店家。(公有领域)

对于今天的世人来说,徽州不过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包括现在安徽的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业已划归江西的婺源。如果你有缘去这些地方游历,你依旧会感受到古徽州难以言传的魅力。那里有如幻如梦的黄山、颇有道家仙气的齐云山、纵横流淌的新安江;有粉墙黛瓦的古村落、无比幽深的街巷;有绵绵大族、煌煌宗祠的遗迹,在风雨中述说着往事的寂寞牌坊……

在明清时期,徽州既是个“十室九商”、“以货殖为恒产”的商贾之乡,又是个“科甲蝉联,海内宗风,官居上爵,代不乏人”的科举兴盛之地,以所中进士和状元的人数居全国前列而闻名。根据徽州方志,明代徽州中文进士者计有452人、中武进士者56人;清代徽州中文进士者计有684人、中武进士者111人。徽州明清文进士数占全国的2.2%,其中明代占全国的1.82%、清代占全国的2.55%。此外,清代徽州本籍和寄籍考中的状元就有19名,占全国的17%。

人杰地灵的徽州,自然连商人也以“儒商”而闻名。他们不仅仅在经商中以诚为本,重德行善,信奉“生财大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而且自身也推崇儒、佛思想,并在乡里、宗族中兴办教育,投资公共建设。下面就说说几位不贪昧心钱的明代徽商。

人死债不烂 典当老板诚信经营

休宁县有座齐云山,传说山上有仙人,会传授道术。休宁岭南乡的一个叫汪通宝的人听说了,就从家跑到齐云山想碰碰运气,看看能否有仙缘。仙人没找到,他却救了一位在松江经营当铺的同乡周福。周福将他带到自己的店铺里,悉心教授他典当的知识。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典当行。(公有领域)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典当行。(公有领域)

六年后,聪明伶俐的汪通宝可以独当一面了。在周福的支持下,他开了一家汪氏典当行,因为他诚信经营,很快吸引了很多客户,有时门口甚至排起了长队。为了让客户节省时间,汪通宝将店铺的四面墙壁都打通,每一面都设置了门,客户可以从任何一边进来完成交易。慢慢的,他成为松江地区很有名气的生意人。

一天,汪通宝让账房找到朱秀才的账目。原来几年前,老客户朱秀才曾在典当行里放了五百两银子,说是自己的私房钱,不方便带在身上,所以放在这里,等需要时再来取,并希望他们不要告诉别人。汪通宝同意为其保管和保守秘密,并说每年都会支付利息。

此后,朱秀才出去游学,去了好几年都没有音讯。最近,有人捎信回来,说他已经客死他乡了。汪通宝听说后,很难过,所以让账房查查朱秀才的钱到底有多少。

账房查完后,告诉汪通宝,五百两的本钱加上利息,已经有一千八百两了。账房非常高兴,说“人死债烂”,他要我们保密,说明肯定也没对别人讲过,这是天降资财。汪通宝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朱秀才死了,但银子还是他的,要找到他的家人,还给他们。

汪通宝还告诉账房:“徽商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商,就是因为我们以诚信经营,哪怕贪图他一点利息,也是做人的瑕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既然和他说了有利息,而且我们也是真正用他的钱赚了钱,那就不能昧着良心贪下啊。”

经过四处打听,汪通宝终于找到了朱秀才的家,他上边还有一对年迈的父母,家境并不宽裕。于是,他带着一千八百两银子来到朱家。正在伤心的朱家父母起先以为是来要账的,连连表示无力帮他还债。汪通宝说明了原委,并将银子如数奉上,并让他们以此养老。老两口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人将自己不知道的一笔钱送上门,因此一再拜谢汪通宝。汪通宝的名声更响了。

类似的仁义之事,包括开仓放粮、救助灾民等,汪通宝一生做了很多。明朝嘉靖末年,在他九十多岁时,朝廷赐予他一级爵士,予以褒扬。

这是神灵在考验我

祁门有个小本生意人叫程神保,专门卖蓝色染料。他听说福建的蓝色染料好,就专门去了一趟,并交付了订金。过了一阵儿,福建老板就将货物备齐,送到了徽州。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染坊。(公有领域)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染坊。(公有领域)

程神保在接收这批货物时,恰好来了其他客户,他就让伙计点数。伙计点完后,告诉他都收齐了,没有错。于是,程神保与对方结清了货款,顺便问了对方一句,是否马上回去。福建商人说第二天才走,今天就在当地逛逛。双方愉快地道别了。

等福建商人走后,程神保来到库房,觉得货物有些不对,数量很多,便亲自重新点过。果然,福建商人多给了五十石。此时,一些零售商听说蓝色染料到货了,就都来买。程神保请他们稍等,说卖染料的人多给了他,自己需要找到对方并还给他。有的人就说:“本小利微的生意,一下多出这么多染料,可以趁机发一笔财了。怪不得你叫程神保,神灵在保佑你啊。”

可是程神保却不这样看:“人在做,天在看,昧良心的财不能发。这不是神灵在保佑我,这是神灵在考验我。我要找他去。”说完,他关了库门,挨家店铺、客栈找过去,终于在一家客栈找到了福建商人,他正在优哉游哉地喝茶呢。

福建商人见到程神保,十分吃惊,询问出了什么事。程神保解释了原因,商人还不相信:“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多给你这么多?”

程神保于是带着商人回到自己的库房里,重新清点了一遍,果真是多了五十石。福建商人感激莫名:“程老板,您真是君子啊!若是遇上贪便宜的,就是我找过来,也会赖账的。幸亏您今天找到我,否则,等我回去发现错帐了,来回路费得花多少啊。”

靠着诚信,程神保积累了一定资产,赚了七百多两银子。可是,到楚地经商时,看到当地连年饥荒、百姓生活困苦,他不仅拿钱资助,还放弃拿回别人欠自己钱。结果等他回家时,只带回了一百多两银子。此外,他还拿钱资助宗族中有困难的成员。妻子开玩笑道:“别人挣钱是越挣越多,你怎么越挣越少呢?”程神保笑着说:“我不能不讲道德良心吧?”

虽然没发财,但程神保却在宗族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大家推举他做了乡饮祭酒,官府也赐爵一级。

图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的酒家。(公有领域)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改变了命运的几百两银子

黟县商人方三应曾经在建昌(隶属于今天的九江)一带经商。一天,他住进了一家客店,正要休息,突然发现被褥下边硬邦邦的,似乎有东西。他掀开一看,竟然是几百两银子。他马上去问店家,是否有人丢了东西。店家说不知道,但前一天有客人住店,凌晨刚刚走。

方三应猜想可能是前边的客人遗忘的,就决定在客店多住几天。可等了好几天也没有人来。没办法,他将银子背上,走到哪里就问到哪里,打听是否有人丢过东西。几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找到失主。

这一天方三应来到了抚州,打算坐船过江。船上有个鸡贩子带着一笼子鸡。因为天气热,鸡粪发出的臭味很难闻。很多乘客纷纷指责鸡贩子不该带这么多鸡,而且做什么生意不好,做这个生意,也挣不了多少钱。鸡贩子却说:“当年我也是个有钱人。如果没掉钱的话,也当老板了,谁还来做这个买卖?”

大家调侃他是不是吃喝嫖赌败光了,但是鸡贩子怔怔地说:“都怪我不小心!几年前在建昌住店,把几百两银子放在被褥下,第二天因为忙着赶船就忘了。”

方三应一听,马上前去搭话,问他为何没有回去找。鸡贩子说一是船走了一天后才想起来,如果回去找,需要三五天的时间,而且自己也没有回去的路费;另外他觉得这么多天,一定有人把钱拿走了,所以就决定不找了。

方三应又追问鸡贩子,当时住的哪家客店?哪个房间?一共多少银子?包银子的包袱是什么颜色的?鸡贩子听得莫名其妙,但还是如实告诉了方三应。

听完鸡贩子的话,方三应高兴地说:“我总算把你找到了,你的银子在我这里。”说完,将包袱中的银子拿出来,给了鸡贩子。恍如做梦的鸡贩子泪如泉涌,当即跪下磕头千恩万谢,并询问方三应的姓名。

方三应却说:“这银子本来就是你的,这是你应该得的,别问姓名了。我也是商人,我们都是同舟共济的人。”说完,又回到原来坐的地方,一声不吱了。满船的人无不为方三应的义举叫好,纷纷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

船靠岸后,鸡贩子追着方三应再三询问姓名,但他依旧一言不发,还是随行的人悄悄告诉了鸡贩子。后来,鸡贩子用这笔钱成家立业,并买下了一座宅院,同时在供桌上供上了方三应的长生牌位。

世间真是无巧不成书。又过了一些年,江西宜黄县令方鋐视察民情时因为遇到大雨,来到了一处民宅。民宅的主人正是当年的鸡贩子,正是他将这个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告诉了方鋐,而方鋐乃是方三应的儿子。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市井鸡贩。(公有领域)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市井鸡贩。(公有领域)

结语

在古徽州,徽商诚信经营、重德行善的故事非常多。或许,徽州家家户户悬挂的类似“万世家风惟孝悌,百年世业在读书”、“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传家礼教谆三物(三纲),华国文章本六经”、“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所言善、所行善、所思善,善日积而不知;厥(其)身庆、厥家庆、厥后庆,庆方来而未艾”等楹联,可以解释为何徽商如此诚实守信、积德行善,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商人。

从小浸染在教导如何做人的氛围中的他们,血液中早已经浸满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细胞,而他们也用自己的一生切身践行着。@*#

参考资料:

1. 《徽州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160页;
2. 《徽商故事》,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