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式写作:国写,该如何准备?

作者: 叶思, 邓名敦(台湾教师)

国写着重的是对于材料的统整判断与情感抒发能力。(Fotolia)

国写,在考什么?

民国107 年开始,大学学科能力测验正式进入新时代!国文科非选择题改为独立施测,称为“国语文写作能力测验”,简称“国写”。108 年起,测验时间正式定为90 分钟,分为两个大题。第一大题为知性题,第二大题为情意题,两大题内各有两小题,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在时间内完成有相当的难度。

1.测验精神
过去“中文写作”测验的内容,大多偏重书写个人的主体经验,文学性质浓厚。国写的推出,最大特色就是纳入其他领域的概念,例如:数学、科学,突破过去试题仅限定于文学范畴的缺点,使测验的面向更臻完备。

根据大考中心公布的考试说明,国写“系针对跨学系的语文表达能力需求而设计,期望考生透过可以感受、应加体察的经验及素材,经由命题者的适度引导,能自然而充分地运用其语文表达能力。”并提出三项命题理念:

1 .注重人文与自然、理性与感性、原理与实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 .贴近生活经验,切合社会脉动。
3 .强化分析理解,促进多元思考。

由此可知,跨领域、跨古今、重理解,就是国写最核心的测验精神。

2.国写考题形式分析
国写独立施测后,试题大致都脱离了“单纯直述命题”的形式(例如105 年学测“我看歪腰邮筒”的命题),而更着重于脉络化引导形成问题,让考生可以藉由自己的分析、解释、统整、归纳、描述形成写作的方向与素材(例如108 年学测藉由学生喝含糖饮料的调查,追问考生是否赞成校园禁止含糖饮料)。

而国写新制上路后,考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项:

图表题
图表的比重在近年大幅提高,尤其107、108 年的学测国写题均出现长条图。写作图表分析时,除了要能描述、分析图表的现象外,更需进一步解读其中隐藏的讯息。本书知性篇的六个概念分别准备了不同的图表:长条图、折线图、圆饼图、表格、树状图、循环图,带你一同了解如何找到这些图表中隐藏的答题线索。

    纯文字题
以文字作为引导是最经典的考法,考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

单一文章:107 年国写情意试题单引杨牧〈夭〉诗作,要求分析其中的脉络。这就是最为经典的考法,通常是要求考生分析或解释“文章的脉络与意义”或说明“文章的核心精神”。答题时,只要撷取关键字,就能完整回答。本书情意篇的第一至第四个概念会示范如何解答这类题目。

数段短篇文章:罗列数段文章的考法有几种,可能是找相同的主旨,也可能是就看似相近的文章找到关键的不同之处(例如108 年国写情意试题分别以《南史.隐逸.陶潜传》、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改写片段要求考生说明其共同精神)。还有一种考法,就是以一段引文解释另外一段引文,要求考生说明如此解释的理由,本书情意篇的第五、第六个概念会示范如何解答这类题目。

    图像题
图像考题较为少见,但并非未曾出现。例如104 年学测国文非选择题就曾改绘过网路插画家Duncan 的作品要求考生进行想像,107 年研究用试卷知性题亦以一张漫画作为引导,要求考生解读其中寓意。

考题若提供的是单一图像,一般会问的是其中的寓意;若是多张图像,一般都会有相关性,可能是依据图像的顺序脉络写出可能的发展,也可能是找出相同或相异处并解释其中的意义。

二、考前准备建议

在了解国写在考什么后,接下来我们就要了解面对这样的考题要如何准备。“背诵名言佳句”、“巩固起承转合”就能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国写着重的是对于材料的统整判断与情感抒发能力。总之,国写的实力必须日渐养成,速成的概率已趋近于零。

那么,我们该怎么锻炼写作实力呢?

1.养成“问问题”的习惯

当然,上课举手发问是好事,下课追着老师问问题也是好事,但这里说的“问问题”不止于此,更是指培养内在的“问题意识”。最简单的入门方法,就是透过一连串的问题问自己,并且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绝对不是唯一的自我提问法,但你绝对可以从这些问题开始尝试!

发生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别人怎么处理?我赞成这种做法吗?
我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跟我意见不同的人,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
我们的意见有没有可以并行的地方?
有了以上理解后,我会改变我的立场吗?
我会怎么做?

107 ∼ 108 年的国写考题,主题都与生活相关,请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运用上面几个步骤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思路了呢?

当你习惯性的发问并寻找答案,你的思考会日益深化,这样的改变不会只展现在单一议题中,而是在多项议题中你都能问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就是“素养教育”的精神。

2.训练自己更精准地回答问题
精确、简练的用词与连贯、具逻辑的文句,是拿分的重要关键。特别是在短文写作中,任何不必要的繁冗文字都有可能拖累自己的叙述。此外,“浮泛”的文句是最容易犯的错误,这类文句看起来正确,但是其实没回答到重点。写作要精确,重点在抓住一个句子的主词、动词、受词,并尽可能摒除修饰性词语。于本书的短文佳作中,你都可以发现这样的特色。

除了每个概念的示范之外,本书在知性概念五的解说中,为你准备了逻辑化的论述方式(参考p.91 ∼ 93),以及将自己的内心看法完美转化为文字的方法,你可以先行参看。

3.多元阅读、平时就要吸收跨学科的知识
许多人对国写有许多疑虑,其中之一便是考题多元、跨学科取材,我们要是不懂怎么办?这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国写要测验的并非知识,而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力,也就是分析、归纳、统整、描述、解释的能力。

这么说来,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知识了?不是的,知识能够让文章更有深度。因此,平日多元阅读仍然是重要的。

多元阅读还能帮助我们串联不同领域的知识,举例来说,我们国中时就已经学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但你可曾想过这套理论可以运用在许多不同的题目中书写吗?本书情意概念二就为你示范了这样的做法(参考p.150),你可以提前参看。

4.多检视自己的文章
多练习是好事,但若只是毫无目标地练习新题、考古题,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多回头检视自己的文章,比对自己和他人的写法,除了削去不必要的文字外,我们也要思考有没有别种句型可以让表达更精炼。

5.先有深刻思考,再学逻辑论述,最后才是训练文学技巧
首先,我们要对写作题目有深刻的反思与体会。思考深度决定了文章的格局,而修辞、成语、名言这些技巧则仅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二,有了深刻思考后,我们应该锻炼自己文句间的连贯与逻辑性。在考前,我们就要训练自己能够流畅书写各种关系复句,也就是因果、并列、条件、转折、承接、选择、假设、递进等复句形式。

最后,有了流畅论述的能力后,我们就可以在写作中加入更复杂的文学技巧,即吸引读者进入你论点或情感的进阶手法。这包括了如何布置悬疑、如何修辞以加强文章气势、锻炼文辞以增加美感等,市面上有很多这类谈书写技巧的书籍,可以与本书交互参考。

由大考中心所公布的佳作看来,即使你不以华美词藻见长,只要能够有深度的思考,文章依然能够获得阅卷委员的认可。因此,在准备国写时,你可以先拓展你的见闻,行有余力,再多学习一些修辞技巧,内外兼修,自然多了一项得分武器。

最后,国写更强调的是思辨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必须先巩固此一核心,再向外锻炼写作的技巧,写出一篇好文章便不再是难事了!

─ ─摘自:《思辨式写作12招全破解》野人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