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说:他侵吞赈灾银 两次昏死 为何又复生

文/杜若

阎君要卢教谕告诉大众,赈灾之银万万不可私自侵吞。(公有领域)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倘若取财无道,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清朝时期,有一官员昧心侵占赈灾银,连续昏死两次,他之所以再次醒来,只是为了完成阎君的嘱托。

金陵人卢止泉,学问高深,品行尤为端正。曾考取国子监学正,不知何故,他没有赴补,而是直接回家了。

卢有一个儿子在山阳县任教谕。由于县里发生水灾,卢教谕帮着处理赈灾事务,并趁权力之便,私自侵吞四百两赈灾银,寄回老家。看到儿子寄回这么多钱,卢止泉心里生疑,特意写信质问儿子这些钱的来源。卢教谕回信说,那些钱是友人好意相赠,特意资助他的。

不久之后,卢家的仆人忽然看见几名官差,气势汹汹地进入卢家大门,进去后,一转眼,就都不见了踪影。就在此时,卢教谕陡然昏厥过去,过了大半日才苏醒过来。原来是卢教谕私吞赈灾银一事被饿死的冤魂控告,城隍暂时将他放还归阳,所以他才能醒过来。

过了几天,这名仆人再次在卢家门外看见那几名官差。跟上次一样,卢教谕又晕死过去,看着好像是死了,但还留着一口气儿,一连几天都没有醒过来。

卢教谕的儿子很有孝心,救父心切的他跪在神像前,苦苦哀求祝祷。为使其父早日醒来,他悄悄地烧自己的手指头,以表示至诚之意,卢家人也不知道此事。

不出几日,卢教谕忽然自个儿坐起来,苏醒了,家人都很惊喜。只见教谕摇摇手,说:“不要高兴得太早。前几天,饿死的冤魂控告我侵吞赈银,经城隍审断后,众冤魂不服,他们转而去向阎君控告。阎君审讯此事,说侵吞赈银一事确凿无疑,当即判定我要下油锅。我刚要脱下衣服受烹刑时,阎君忽然叫住我,说‘你的儿子在阳世为了你,烧自己的指头,孝心至诚,感动天神,因此暂且免除你的鼎烹之罪,然而还是不能逃过一死。此次本王让你还阳复生,是要你回去后告诉世人,赈灾之银万万不可私自侵吞’。”

卢教谕当众说完这番话,即刻去世了。众人没有想到卢子如此孝顺父亲,为验其真伪,让他伸出手指,果然看见一只手指已经被烧去了大半。人们怜悯卢子之孝,更厌恶教谕之贪。

当时在金陵,很多人都知道这件奇闻。卢教谕的父亲卢止泉也亲自向人们讲述这件事。

发生天灾时,平民百姓忍饥挨饿,都在等待救济。若有幸得到赈济,家家户户便能够安然无恙,渡过难关,所以那些处理赈灾之事的官员更应该尽心履行赈济职责。一旦私自侵吞赈灾银,致使无辜百姓死于饥荒,这样的心地与豺狼有何差别?即便不被冤魂怒斥,也必会遭到上天谴责。

《庸闲宅笔记》的作者陈其元感慨地说道:“卢教谕之事,怎能不令人警醒?”

陈其元在青浦办理“丰备仓”一事[注],胥吏都来请领经费,陈其元对他们说:“你们领取的这些小钱,都是荒年时,可换取用来救济穷苦人的粮食。你们今天有幸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又怎么忍心侵夺日后饥民的口中之粮呢?”众差吏听完后颇感惭愧,纷纷放弃申领经费。再有官吏来索要房费,陈其元也都是坚持不给,他们也无可奈何。

相对于此,上海的前任官员则是定下文书,提供役使的经费有几十万文,还提供房费上百万文,而且年年给发,发给的人数已逾千。

为此,陈其元不禁叹息,大发感慨:“那些把这些钱拿回家的人,怎能荫福子孙而使他们日后仁厚富贵呢?”

注释:
丰备仓:州县中每乡每村各设立一粮仓,秋收后由民间量力捐输,储存于仓内。若逢灾年,就以当地积存的谷物,散施给本地之人。一切出纳,听民间自择殷实、年高德劭者管理,不经官吏之手,简便易行。以丰年之有余,备荒年之不足,所以称为“丰备”。@*

事据《庸闲宅笔记》卷5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