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去年交上有史以來最差的答卷

【大紀元2025年02月05日訊】中國光伏主產業鏈上市公司去年虧損或超600億元(人民幣,下同),龍頭企業約占一半,四季度虧損進一步擴大。陸媒報導,營收前6名的中國太陽能企業,其中5家去年的合計虧損預估高310億元至341億元。

財經網2月4日報導,中國不少光伏企業在2024年交上了有史以來最差的答卷。截至1月26日,已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的24家太陽能主產業鏈上市公司,合計歸母(歸於母公司)淨虧損約達546億元至623億元。

2023年營收排名前6的中國龍頭太陽能企業為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TCL中環等6家,2024年除晶科能源實現微薄獲利外,其餘5家合計歸母淨虧損約達310億至341億元。

其中,矽料、矽片是虧損的重災區。相對專注矽片生產的TCL中環預告虧損金額最大,歸母淨虧損約達82億至89億元;矽料廠龍頭通威股份則預虧70億至75億元。

報導說,中國太陽能企業營運承受壓力的三大主因,分別為供需失衡導致的價格內捲、部分海外市場貿易保護加劇,以及技術換代帶來的資產減值。其中,供需失衡是根本原因。

以太陽能組件的供需為例,據中信建投研報指,太陽能組件的產能為1428GW;以1.2的容配比估算,2024年太陽能組件需求僅約563GW至720GW,無法支撐龐大的產能供給,2025年預期也同樣如此。

報導提到,綜合來看,無論對需求的預期是樂觀還是悲觀,短期內太陽能產業都難以逆轉供需失衡的態勢。

報導指,2024年第4季以來,太陽能主產業鏈各環節開工率及產量已有明顯下降。據研調機構InfoLink數據,2025年1月矽料、矽片、電池、組件開工率分別僅約36%、47%、48%、35%。

《北京商報》曾報導,2024年,光伏行業內捲式惡性競爭、產能過剩等問題不斷加劇。

對於2024年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通威股份表示,2024年,在光伏產業主要製造環節均呈現階段性供需失衡的嚴峻市場環境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續低於行業現金成本衝擊下,疊加全年長期資產減值報廢約10億元影響,公司雖維持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入,全年仍錄得虧損。

責任編輯: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