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便宜貨出口大潮 為何被發展中國家抵制

【大紀元2024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國大量廉價商品的出口不僅引發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抵制,也令諸多發展中國家不悅,紛紛祭出抵制措施。

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房地產行業陷入危機後,當局緊急轉向製造業,試圖以此找到替代引擎,重振經濟命運。但這導致產能過剩,而中國內需疲軟更是加劇了這一局勢。中共政府希望將更多的過剩產品轉售給印尼、巴西和泰國等發展中國家。

《華爾街日報》說,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反擊,因為廉價的中國進口產品給這些國家的工廠帶來壓力,導致就業崗位減少,阻礙國內製造業發展。許多較貧窮國家一直寄希望於擴大製造業,認為這是推動本國經濟發展、提升國際地位的最佳途徑。

目前,中國廉價品對外擴張的趨勢與1990年代末和21世紀之初,美國和全球經濟經歷的一場「中國衝擊」相呼應。當時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大量湧入,導致當地製造業崗位流失。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戴維‧奧托(David Autor)和其他經濟學家估計,1999年至2011年間,由於來自中國的進口,美國失去超過200萬個工作崗位。很多發展中國家現在擔心這種情況再次重演。

據非營利組織「全球貿易預警」(Global Trade Alert)稱,作為反擊,發展中國家自2022年初以來已實施了近250項影響中國進口產品的貿易防禦措施,包括關稅、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巴西採取了其中120多項干預措施。巴西政府最近將鋼絲和電纜等部分鋼鐵產品的進口關稅提高一倍,但企業界呼籲徹底限制進口。

在印度,官員們提高了對來自中國和其它國家的電路板、工業激光器和用於製作標識的乙烯基薄膜的進口關稅。印度表示,來自中國的競爭不僅是印度國內市場面臨的問題,還擠壓了新興市場企業在海外的利潤。

今年10月,印尼封禁了中國電商平台「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Temu(特穆)。Temu可將廉價商品直接從中國工廠運送到全球消費者的家門口。印尼政府表示,這種模式帶來了掠奪性定價的風險,印尼的小企業難以競爭。

由於市場份額被來自中國的低成本服裝和紡織品奪走,印尼服裝製造商(包括家庭零工生產商和工廠)紛紛向政府求助。印尼貿易部長祖爾基夫利‧哈桑(Zulkifli Hasan)表示,大量進口產品導致紡織廠倒閉和大規模裁員,形勢十分嚴峻。

據努山塔拉工會聯合會(Nusantara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稱,從2024年1月到7月,至少有12家紡織廠停產,導致逾1.2萬名工人失業。

祖爾基夫利‧哈桑在6月底宣布,將對中國製造產品徵收100%至200%的關稅,相關規定一經發布,該政策將立即生效。他說,關稅可能會影響鞋類、服裝、紡織品、化妝品和陶瓷的進口。

中國出口產品的洪流已經淹沒了某些產業的外國競爭對手。智利最大的鋼鐵生產商智利太平洋鋼鐵公司(CAP)今年3月表示,該公司將關閉其瓦奇帕托(Huachipato)鋼廠的運營。公司高管此前表示,該鋼廠無法再與比智利鋼鐵便宜40%的中國進口鋼鐵競爭。今年4月,智利財政部對從中國進口的鋼條和鋼球分別徵收24.9%和33.5%的臨時關稅,為期6個月,但在智利進行的反傾銷調查結果出來之前還可能會延長。

今年9月,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在北京會晤中共黨魁習近平時說,他希望減少南非與中國的貿易逆差。

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商業、工業和銀行業聯合常務委員會(JSCCIB)今年8月表示,中國工業產品的大量湧入,打擊了泰國的貿易,降低了泰國在該地區的市場份額,並導致泰國與中國之間出現價值近2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泰國銀行家協會主席帕勇‧斯里瓦尼奇(Payong Srivanich)表示,如果政府沒有新措施更好地保護泰國免受中國產品的侵害,更多企業可能會倒閉。而當地中小型企業受到的打擊最大。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主席克里恩克萊‧提恩努庫爾(Kriengkrai Thiennukul)表示,今年上半年,約有667家工廠關閉,同比增加86.3%,平均每月有111家工廠關閉。他敦促,政府必須對某些中國產品徵收關稅。

泰國政府採取了一項緊急措施,對所有進口產品徵收7%的增值稅,改變了以前只對價格超過1,500泰銖(約合44美元)的進口產品徵稅的規定。這項政策的有效期僅從今年7月到12月,目的是讓政府有時間研究這個問題,以便找到並採取更長期的解決辦法。

《華日》說,大量廉價中國商品對發展中國家的衝擊,加劇了中共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也讓北京建立國際聯盟的計劃變得複雜化。中共一直在爭取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以此建立自己的聯盟來對抗美國。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