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煥然一新 巴黎聖母院準備重新開放

【大紀元2024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辰綜合編譯報導)法國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經過歷時五年半的修繕,將在下週重新對公眾開放。這座擁有900年歷史的哥特式建築在2019年遭遇一場大火,教堂的屋頂和尖頂嚴重受損。它重新開放的消息讓法國人感到興奮。

11月2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夫人參觀了修繕一新的巴黎聖母院,感謝為教堂修繕工作捐款的人和參與修繕教堂的人。有大約1,300名工人參與了教堂的修繕工作。

當天天氣晴朗,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窗照射進巨大的教堂,奶油色的石灰岩牆壁也被清洗得煥然一新。這些都給率先參觀的馬克龍夫婦留下深刻的印象。

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參觀修繕後的巴黎聖母院。(CHRISTOPHE PETIT TESSO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馬克龍在2019年的大火之後誓言在五年內完成修繕工作,現在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經過龐大的重建工程,這座修建於12世紀的教堂、尖頂、肋拱、飛扶壁、彩繪玻璃窗和滴水嘴獸已恢復昔日的光彩。

曾被大火撕裂的拱形天花板上的巨大洞口已不復存在,焦黑的殘骸也被清理乾淨。新的石材經過精心拼接,修復並填補了那些教堂牆壁上的傷口。精緻的金色天使再次高高懸掛在經過重建的天花板上。

教堂明亮的奶油色石灰岩牆壁煥然一新,修建過程中不僅清除了火災留下的灰塵,還去除了幾個世紀以來積累的污垢。

這與2019年4月15日的晚上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法國和全球的觀眾目睹了教堂的屋頂和尖塔在熊熊大火中燃燒並倒塌,火勢還威脅到了兩座主鐘樓,幸好它們逃過一劫。

參與修繕工作的工人和工匠。(SARAH MEYSSONNIER/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新舊技術的結合

五年多來,上千名專家工匠使用傳統方法修復、修理或更換了所有被毀壞或損壞的部分。

工匠們首先使用強力吸塵器來清除火災融化教堂鉛屋頂時釋放的有毒灰塵。然後,所有的表面上被噴塗了一層乳膠,幾天後乳膠被移除,帶走了污垢。清潔凝膠也被用在一些曾被塗漆的牆壁上,去除了多年來積累的污垢,再次顯露出它們明亮的色彩。

木匠們像他們的中世紀同行一樣手工工作,砍伐巨大的橡木做梁,以重建屋頂和尖塔。這些梁上留下了木匠們手工製作的痕跡,木工上有手斧留下的凹痕。

為了重建教堂的屋頂,砍伐了大約2,000棵橡樹。屋頂的框架結構密集而且複雜,工匠們將它稱為「森林」。

巴黎聖母院著名的玫瑰花窗。(STEPHANE DE SAKUT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世界各地民眾慷慨捐贈

全世界的人都通過電視或者網絡看到了2019年險些將巴黎聖母院付之一炬的大火。修繕工作開始後,許多人慷慨解囊。

馬克龍的辦公室估計,來自世界各地的捐款總計超過8.4億歐元(約合8.82億美元),目前仍有約1.4億歐元(約1.5億美元)將用於進一步投資這座建築。

教堂外部的淺浮雕。(STEPHANE DE SAKUT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盛大的重開儀式

法國計劃於12月7日晚上舉行巴黎聖母院的重新開幕儀式,屆時將邀請名人和國家元首,隨後將舉行數天的特別彌撒,以慶祝重開並感謝那些幫助拯救和重建教堂的人。

重開儀式的嘉賓名單尚未公布,但有消息稱,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特朗普)是受邀者之一,還有其他國家元首、王室成員和名人。

知情人士表示,現任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將出席儀式,而川普尚未回應。

在12月7日的儀式上,馬克龍將在大教堂前院發表演講。次日的開幕彌撒將標誌著其重返公眾生活。

重新開放的第一個星期裡,巴黎聖母院將開門至晚上10點,民眾入場需持免費票。禮拜生活將於12月16日全面恢復。

巴黎大主教洛朗·烏爾里希(Laurent Ulrich)預計,聖母院的遊客人數將迅速超過火災前的水平。他預計每年將迎來1,500萬遊客。

巴黎聖母院內部已經修繕完成,但是外部的修繕工作還在繼續。圖為現場的起重機。(CHRISTOPHE PETIT TESSO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起重機和腳手架仍在

儘管巴黎聖母院的鐘聲再次響起,但懸掛在大教堂外部的腳手架讓一些巴黎人感到困惑。

馬克龍參觀教堂時,教堂外面的工地仍在、高高的起重機仍在,供工人使用的臨時設施如淋浴、更衣室等仍然存在。

重建工作的負責人表示,雖然內部將在12月8日首次向遊客和信徒開放,但新修復的尖頂底部的腳手架將保留到2025年,而東側的腳手架還將保留三年。

一些巴黎人對此感到不解,並質疑過早重開教堂是為了取悅馬克龍。馬克龍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任期將在2027年結束。

但也有人認為,聖母院作為中世紀流傳至今的著名古蹟,即便在2019年火災前,內外大小整修工程本就從未間斷,開放參觀的同時有部分院區仍在施工並不是奇怪的事。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和路透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