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在北京「交易」動作頻頻 專家解讀

【大紀元2024年1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採訪報導)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國資公司)從26日起掛牌出售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瑞銀證券)33%股權,市場猜測瑞士銀行將收購這部分股權,瑞銀證券將成中國首家外商獨資證券公司。而此前北京國資公司已與瑞銀集團和方正證券就收購瑞信證券共85.01%股權達成三方協議。專家解讀近期瑞銀在北京動向的幕後原因與影響。

11月2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北京國資公司擬從26日起掛牌出售瑞銀證券33%股權,轉讓底價約15.37億元人民幣,價款支付方式為一次性支付。掛牌時間持續至今年12月23日。

瑞銀集團、北京國資公司目前分別持有瑞銀證券67%、33%股權,若上述股權轉讓最終實現,北京國資公司將清倉所持瑞銀證券股權。瑞銀集團相關負責人26日向「V觀財報」表示,「瑞銀於2022年增持瑞銀證券的股權至67%。如之前透露,瑞銀進一步增持瑞銀證券的股權至100%的程序正在進行中。」

公開資料顯示,瑞銀證券成立於2006年12月,是由瑞銀和多家中共國資企業合資組建的。2011年至2022年期間,多個股東均先後退出。截至目前,瑞銀證券的持股單位只有瑞士銀行和北京國資公司,瑞士銀行持股67%,是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4日,北京國資公司已與瑞銀集團和方正證券就收購瑞信證券共85.01%股權達成三方協議,包括北京國資公司收購瑞銀集團持有的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下稱瑞信證券)36.01%股權,以及收購方正證券持有的瑞信證券49%股權。若交易完成,北京國資公司和瑞銀集團將分別持有瑞信證券85.01%和14.99%的股權。

瑞信證券原稱瑞信方正證券,是由瑞士信貸集團與方正證券於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成立的合資證券公司。方正證券與瑞士信貸分別持有66.7%和33.3%。2020年6月1日,瑞信集團完成對瑞信方正增資,持股提高至51.00%。瑞信方正更名為瑞信證券。

需要注意的是,瑞銀集團於2023年已全股收購瑞士信貸集團。

對於瑞士銀行為何要將瑞信證券36.01%股權售給北京國資公司,財聯社報導說,中共官方規定,一家機構不能同時控股兩張證券業務牌照。由於持有瑞銀證券67%股權,瑞銀根據政策要求,也需要把二者股權進行處理。目前來看,瑞士銀行更希望緊握瑞銀證券,而北京國資公司傾向瑞信證券。一系列交易如果順利,北京國資公司持有瑞信證券85.01%股權,瑞士銀行名下還有67%瑞銀證券股權。

但報導還說,不排除瑞士銀行將收購這33%股權的可能性,實現對瑞銀證券的完全控股。

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這些股權變動,相信就是為了合規。因為自瑞銀收購了瑞信之後,它在中國出現兩個控股平台,瑞銀證券和瑞信證券,按規定,兩家要麼合併,要麼瑞銀放棄一家。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也對大紀元表示,瑞銀很可能在跟北京做一個配合,北京國資控制瑞信證券,瑞士公司控制瑞銀證券,雙方在股權方面進行交換。

黃大衛認為,如果瑞銀真能獨資持有瑞銀證券,是中共吸引外資的信號。因為當前的地緣政治和貿易摩擦,已經嚴重影響了外資企業的投資信心,中共要做一個姿態吸引境外投資者。允許外資獨資做券商,可能也是中共試圖緩解中歐關係的策略之一。

但黃大衛認為,從瑞銀方面看,放棄瑞信證券的股份,也是在簡化在華投資,隱含了他們對中國投資減少風險的一個舉措。同時,瑞銀證券轉為外商獨資之後,資源整合能力就會加強,應該更加靈活,對中國國內券商會造成強烈的衝擊。

就北京國資公司清倉瑞銀證券股權,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這可能是基於整體風險管理和策略調整的結果。在中歐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北京可能希望降低在歐洲金融資產中的直接暴露。

他也表示,瑞銀證券如果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證券公司,會構成中國本土券商的競爭壓力和市場波動性風險。

黃大衛認為,現在還未定局,最後瑞銀證券是否由瑞銀獨資,中共當局是否附帶條件,還要觀察。

目前瑞銀證券董事長為胡知鷙。今年9月16日,胡知鷙出任瑞銀中國區總裁一職。胡知鷙是中共已故前總書記胡耀邦的孫女。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中共讓外資進來,但是它要黨管一切,所有外資進來,都要你建立中共的黨組織,甚至外商獨資公司也有了黨組織。當然中共會安插一些自己人在裡面。胡知鷙本身是中共紅三代,也便於瑞銀擴展在華業務。

王赫表示,瑞銀本身這幾年在中國的經營存在很大的問題,中國金融的風險現在非常高,是一個很大的陷阱,瑞銀重倉壓進中國來,讓自身的經營風險升高。「中國的金融開放就是一個鎖,是個陷阱。瑞銀現在已經上了鉤,想退都很難。乾脆把這個鉤咬得更緊一些。」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