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预言他将大祸临头 权倾天下的他将如何选择?

文/宋宝蓝

南宋 佚名《唐玄宗避蜀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南宋 佚名《唐玄宗避蜀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晚唐中和元年(881年),起兵作乱的黄巢率兵攻陷帝都长安。唐僖宗震惊之际,决定效仿唐玄宗出逃蜀地避难。当时伴驾的官员中,就有韦昭度(字正纪),他于同年担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副宰相)。

黄巢之乱直到中和四年(884年)方被唐军平定。此时的大唐风雨飘摇,犹如随时倾覆的大厦,在动荡中摇摇欲坠。

好景没过几年,唐僖宗再次遭到重创,光启三年(887年),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作乱叛唐,袭击唐僖宗的行宫。这次的叛乱更令僖宗惊心动魄,惊恐之余,惶惶不安终日。因为叛军袭击的目标就是皇帝的行宫。

韦昭度召集禁军,誓言征讨叛贼,为表决心还将自己的家眷留作人质。韦昭度破釜沉舟,最终平定了叛乱。因保驾之功改任太保兼任侍中,获封扶阳郡公。

僖宗在内忧外患中驾崩,文德元年(888年)僖宗的弟弟李杰即位,是为唐昭宗。韦昭度摄冢宰(吏部尚书),不久之后又拜中书令,成了正牌宰相,受封岐国公。此时的韦昭度官居显赫,位极人臣。

韦昭度和担任吏部尚书的表弟李磎相互呼应,成为朝中最有权势的新贵,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天下趋炎附势者均以能攀附韦昭度为荣。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韦昭度权势达到顶峰时,府上来了一位素昧平生的不速之客,而且还是一介方外之士。

那天,韦昭度正独坐在庭院中,听说有老僧前来求见,便同意让门吏带进来。

大唐虽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动荡,不过整体国风民风崇佛敬道,历代不衰。所以当韦昭度见到老僧时,只觉得对方仪态卓然,犹如天外来仙一般,令人肃然起敬。像韦昭度这般权倾天下的朝中新贵,在老僧面前也只有顶礼的份儿,不敢擅自造次。

老僧很坦率,开门见山地对韦昭度说:“国公,您将大祸临头了,能否随贫道离开这里啊?”也不知二人是何时结下的善缘,修行有素的老僧看到国公将遭不测之祸,特意前来接他一同离开,以免遭日后生死大劫。

这消息来得突然,老僧的话令韦昭度极为震惊,顿时脸色大变,心里很是恐惧,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他对老僧说:“我当权主政已经很久了,内心深处时常担忧祸事降临,我很愿意远行,然而我需要辞别家眷。”

原来在老僧到来之前,韦昭度就心有预感,担心灾难会降临在头上。他闯荡官场,这一路走来从地方到朝堂,得面对多少利益纷争,那政敌自然是少不了的。

身在乱世,外人看到的是他每天风光无限,而他的内心深处却为自己的处境担忧不已。能有解脱之道,他心里自然是非常愿意随老僧同去,远离险恶的是非之地。

但是韦昭度放不下家眷,希望老僧给他一点时间,好跟家人告别。毕竟这一离开就得放下所有的荣华富贵,而且是彻底地远离世俗。显然这不是一个很容易的决定,他需要点时间和家人道别沟通。

老僧听了,不许他告别,只是催促他快点离开,但韦昭度终究是放不下亲情。他把僧人晾在一边儿,自己召集家人,说明自己的意思,要放下眼下的权位,跟老僧一起离开。

家里的大人小孩听了都哭起来,哭着劝韦昭度说:“不要相信僧人的妄言。”家人哭哭啼啼的,拽着他的衣服不肯撒手。

当韦昭度好不容易摆脱了家人的纠缠,来到庭院中寻找老僧时,老僧已经消失不见了。他询问门吏,但谁也没看见老僧是怎么离开韦府的。

看来这位老僧是一位有神通的神僧,来去自如,让人神不知鬼不觉。韦昭度白白错过了离开的机缘。

此后不到两个月,韦昭度的政敌突然发难,特别是镇守地方拥有军权的节度使,逼着皇帝罢免韦昭度和李磎。

晚唐的皇帝已大权旁落,面对嚣张的节度使,唐昭宗不得不同意他们的要求。此后李磎和韦昭度都被政敌所杀。

记载中韦昭度因为放不下亲情,错失了跟随老僧离开的机缘,结果两个月后真的遭了劫难,实在是可惜,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当年的老僧之所以劝韦昭度离开,是因为他看到了韦昭度未来将遭遇的灾难。

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现实社会,一个人得知灾难悬在头顶,迫在眉睫,很快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惟有抛下权势、富贵,尽快离开险恶的是非之地,不知他是否舍得抛下所有,趋吉避灾呢?如果是您,您将如何选择呢?

参考资料:

《旧唐书‧韦昭度传》卷179
《中朝故事》南唐尉迟偓 撰@*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