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寒流持續 專家:中國汽車業遭雙重打擊

【大紀元2024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易如報導)近期多家外資或合資車企相繼宣布在中國收縮生產規模;而中國車企本身內卷嚴重,新車銷售出現大面積虧損。專家指,新能源車產能過剩後陷入惡性循環,中國汽車產業正遭遇雙重打擊。

美國限進口 中國汽車業遭遇雙重打擊

最近公布的一系列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速度超過預期,對外貿易緊張局勢將進一步加劇。9月份的數據顯示,工業產出和零售額增長放緩,股市和房地產投資大幅下滑。同時,失業率上升,通貨緊縮仍然是緊迫問題。

在政府補貼下,自1月份以來,中國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根據中共海關數據,8月份中國全球出口連續第五個月增長,同比增長超過8%。

由於傾銷問題,中國產電動車已遭遇美國和歐盟大幅提升進口關稅。

在這背景下,美國商務部9月23日又公布一項擬議規則,禁止美國道路上的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使用中國產軟件和硬件設備。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簡報會上表示,外國競爭對手開發汽車軟件,可用於監視、可以遠程控制,這威脅到美國駕車人的「隱私和安全」。

路透社指,新規下,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要停止從中國向美國出口汽車。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別克昂科威(Buick Envision)和福特公司(Ford Motor)生產的林肯航海家(Lincoln Nautilus)都是在中國組裝。

另據彭博社本月早前報導,德國大眾汽車及其中國合作夥伴上汽集團計劃關閉在中國的一家工廠,還有可能關閉更多工廠,以應對燃油引擎汽車需求的放緩。

路透社今年稍早報導稱,中國上汽集團今年將在旗下合資企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以及電動車部門裁員數千人。

此外,今年9月16日,比亞迪公告,認購梅賽德斯—奔馳所持騰勢10%的全部股權,騰勢成為比亞迪的全資子公司。梅賽德斯—奔馳低調出清了對「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的全部股權,徹底退出合作。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表示,西方車企退出中國或縮減規模,原因是中國經濟下滑,人們收入下滑、財富下滑,豪華車自然銷售下滑。

就美國以安全為由限制中國產汽車進口,謝田表示,電動車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資訊搜集機器,本身在美國新規禁止範圍內。

「關稅的壁壘是因為傾銷的原因,而這次禁止是國家安全的原因。在這兩個雙重打擊之下,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就很困難。」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汽車景氣不好,產能過剩的壓力非常大,對於(在中國的)外資來說,他們的電動車又不如中國企業發展得快,所以只能夠在中國本土收縮產能,然後往全世界其它地方去布局。

今年4月已有報導指,中國電動車產能仍以驚人速度擴張,預估明年會有近2000萬輛過剩產能。

黃世聰表示,中國過剩產能輸出對全球產業都是一個致命性的打擊,現在已在中國國內對這些外企產生嚴重的打擊。「外資也只能降價,今年以來,奔馳、寶馬、奧迪甚至特斯拉在中國都是一直降價的,但長久下去當然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中國車企內卷嚴重 新車銷售損失1380億元

今年1至8月,中國車企「價格戰」使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億元(人民幣),汽車經銷商面臨資金鏈斷裂問題。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中共政府遞交緊急報告。

報告指,當前汽車經銷商的新車銷售出現大面積虧損,普遍存在現金流赤字經營和資金鏈斷裂風險加劇的情況,已難以擺脫生存的困境。

此前8月28日,中國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匯汽車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正式從上海證券交易所摘牌,退市當日市值僅剩下64.71億元。廣匯汽車多次在財報中表示,「價格戰」對汽車經銷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廣匯汽車再度承壓。

9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的產量和銷量今年8月份均同比下滑。這是汽車產銷連續第三個月呈現同比下跌態勢。中國市場8月份銷售汽車194.2萬輛,同比下跌10.7%。

黃世聰說,中國本土沒有那麼大的汽車吸納量,只好往外輸,但其低價的破壞性太大,所以歐美都在加稅,日本、韓國甚至包括東南亞國家都可能跟進,至少目前加拿大已經跟進了一個政策。未來各國都會設置一些貿易壁壘來針對中國的電動車,這對中國電動車更不利。

中國新能源車問題多多 分析:陷入惡性循環

在中共舉國體制強力催生下,新能源汽車野蠻生長導致產能過剩。今年4月,美國財長耶倫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先後訪華,都提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包括汽車產能過剩,中共否認。

但4月26日,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發布的「我國汽車產能現狀及其成因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前20家乘用車企業產能合計約3,500萬輛,占總量約七成,整體平均產能利用率卻低於50%。

產能利用率在80%到85%之間被認為是比較健康和可持續的水準,而高於60%能保證企業基本正常運轉,當產能利用率低於60%時,就意味著「嚴重的產能過剩」。

黃世聰說,國外對中國車的品質打上非常大的問號,產品過剩的問題又沒辦法解決,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中(共)國當時的目標就是,反正我就是要在電動車產業變成世界第一,就一直補貼補貼,很多中國的車廠已經破產了,但是地方政府不願意讓它破產,再對它扶持,然後它又能夠推出新車到市場,這是沒有效率的運作,用國家力量去補貼。為什麼外資企業會把辛辛苦苦耕耘了這麼久的市場拱手讓出,就是恐怕『蘋果』會變成『毒藥』。」

謝田認為,整個新能源是被炒出來的虛假熱潮。電動車本身還不成熟,續航力問題、安全問題、電池修復的問題、充電樁問題等都沒有解決。

「現在很多人開始反思這些電動車。現在中國的電動車已經成為一個燃燒的火棺材,大量燒死人的現象被中共的媒體給掩蓋住,在欺騙人民。」◇

責任編輯:李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