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9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斐珍採訪報導)中國日本商會日前公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中國日企有6成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形勢將較去年「惡化」。8月還有在華日企高管遭到中共以間諜罪起訴。學者認為:很多人意識到中國的前景很悲觀,《反間諜法》更是讓人人自危,所以退出中國市場這個趨勢會一直進行。
今年7月,中國日本商會針對在華8000家日企進行問卷調查,最終收到了1,760份有效回覆,結果顯示,受訪的中國日企中,60%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形勢將較去年「惡化」或「略微惡化」。這一數字較5月間調查的50%大幅增加。
在中國的日本企業約有31,300家。據報導,日本企業2023年對亞洲投資金額17.3兆日圓(約新台幣3.7兆元),創下近10年新高,依序是新加坡、越南、印度、菲律賓及台灣,但在中國投資方面,很多日本企業愈來愈謹慎,與2019年相較,投資金額減少20%。
中國市場前景 數據顯示情況愈來愈糟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李世暉對大紀元表示,他認為日企撤離中國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是中共政策不透明不確定性,讓日本的企業很容易受政治左右,產生經營上的困難。二是日本大力推動「經濟安全保障」,「供應鏈掌握在中共手中,這對日本經濟甚至是國家安全相當不利」。
李世暉說,三是日圓這兩年大幅貶值,日本國內成本競爭力增強,使得很多日本企業開始對比在中國生產成本與在日本生產的成本。
對於日企撤出中國這個趨勢,台大經濟系教授樊家忠對大紀元表示,這代表整個國際市場對於中國市場的前景非常悲觀。
他說:「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越來越多,外國投資中國的資金越來越少,今年第二季還出現負值148億美元,猜測可能原來預計要投資進來的取消掉了,所以修正了。」
「當外國資金撤離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沒有任何減緩的趨勢,你就看得出來,未來這幾季,至少從展望明年,情況就是很不樂觀。」
樊家忠強調,日本的情況並沒有很特殊,就原來在中國投資多的國家都在撤,甚至中國自己的企業也在撤。因為今年美國的總統大選不確定性很高,很多企業,包括中國自己的企業都在準備川普當選的結果。所以可以預期接下來的中國外企往外撤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想要避免關稅的問題。
日本政府提供補助 鼓勵日商撤出中國
早在2020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便宣布,將為在中國的日本製造業提供700億日圓(約5億美元)補貼,協助87家企業將產線遷出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或是回到日本國內,藉此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
據報導,截至2024年,已有約150至200家企業決定將部分或全部生產活動遷回日本,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
對此,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對記者表示,遷回日本的企業多集中在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例如半導體、電子零部件和醫療設備等領域,這些產業回歸日本後,不僅有助於提升日本本土的技術競爭力,也符合日本政府「經濟安全保障」的政策方針。
他說:「這一趨勢反映,日本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的積極角色,並顯示出企業對中國經濟環境的日益擔憂。」
樊家忠也認為,因為中國經濟這幾年風險越來越高,日本站在政府的角色,他會鼓勵國民做一些避險的措施。
新版《反間諜法》輕易入罪 令日商人人自危
去年7月中共修訂了《反間諜法》,賦予中共國安部及其地方部門前所未有的執法權力,使得外國員工在中國的人身安全風險日益突出。
《日經亞洲》報導,自2014年中共出台新的《反間諜法》以來,至少有17名日本國民被中共拘留。在北京的一名日本籍員工直言:「如果你因間諜罪被拘留,就很難獲釋了。」
去年3月,一名為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公司(Astellas Pharma)工作的五十多歲的日本男子在北京被中共以「間諜罪」逮捕。這名男子在中國工作了二十多年,還曾擔任中國日本商會副會長。
中共外交部今年8月以涉嫌間諜罪起訴了這名日本員工。此舉在日本商界引發寒蟬效應,也加劇在華日本企業界人士對自身安全的擔憂。
陳文甲認為,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確要面臨《反間諜法》的高度風險,增加了經營的不確定性,並影響營運和商業機密的保護,因而加劇了日企對中國市場的擔憂,從而讓一大部分企業撤資或縮減業務規模,來降低隨時遭到調查或關押法律風險。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