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報告:面對中俄威脅 美需擴充核武庫

【大紀元2024年0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核威懾與導彈防禦專家警告,面對中俄不斷加劇的威脅,美國已不能依賴冷戰時代對抗蘇聯的威懾策略。專家認為,讓美國保持核優勢,才得以避免發生代價更高的核戰爭。

週二(7月30日),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發表了一份特別評估報告。在這份題為《下屆政府的核態勢評估:建設21世紀的核武庫》(鏈接)的報告中,美國國防專家、前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首席戰略師羅伯特‧彼得斯(Robert Peters)表示:「可靠的核威懾並不便宜,但它比打一場核戰爭便宜得多。」

「一個美國處於核武劣勢,但獨裁者卻享有核優勢的世界,更有可能發生核戰爭。」他寫道。

彼得斯建議:「美國應建立必要的核武庫,以確保在未來半個世紀能阻止戰略攻擊和大國之間的戰爭。」

彼得斯認為,美國應放棄長期抱持的全球核裁軍政策,並適度地「擴大和多樣化」其戰略核武庫,同時大幅擴充其非戰略核武庫。

報告中寫道,為了削弱美國領導地位,中俄日益依賴使用核武器脅迫鄰國。

「這些獨裁者越來越依賴核武器」,彼得斯表示,「北京和莫斯科都在擴大自己的核武庫,目標是至少實現與美國的核對等,而且很可能取得優勢。這些就是北京和莫斯科近年來拒絕或放棄所有核軍備控制或降低風險措施的原因。」

這位核專家表示,美國應建立一支更大的彈道導彈潛艇部隊,以及增加陸基戰略威懾力量的彈頭。

彼得斯還表示,華盛頓應立即從其備用儲備中取出非戰略核彈頭,加強「現有的戰場能力」。

根據軍備控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的資料,美國有超過1,300枚已從現役庫存中移除,但尚未拆除的「退役」彈頭。俄羅斯擁有1,200枚「退役」彈頭。

彼得斯指出,這些應立即採取的步驟是權宜之計,直到核企業能大規模生產鈽芯(plutonium pit)核彈。

他建議,2030年應以每年80枚的速度生產,到2035年應以每年200枚的速度生產,以符合新一代的軍事需求。

該報告還鼓勵更新美國的軍力勢態,考慮在歐洲各地部署更多的美國核武器,並將其引入西太平洋。

2023年2月,俄羅斯宣布退出2010年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一年多以來,對核安全的擔憂與日俱增。

美國也一直要求中共加入核管控談判,但多次遭到北京的拒絕。

美俄仍占全球核武庫存的90%,美國擁有5,044枚彈頭,俄羅斯則有5,580枚。

中共無節制的核擴張,多年來一直備受關注。雖然中共目前仍被認為只擁有約500枚核彈頭,但彼得斯仍把中共視為「美國的首要戰略挑戰」。

彼得斯表示:「中國(中共)不僅擁有霸權野心,而且是唯一擁有資源、經濟和工業基礎,可能推翻美國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國家。」

他警告,儘管在核武使用方面,中共維持著名義上的「不率先使用」原則,但從中共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聲明,以及核態勢的變化看來,中共正在試圖重新解釋,什麼構成「率先使用」。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中國(中共)有公開的核使用原則,但仍可能會在衝突期間率先使用核武器。」彼得斯說。

彼得斯還表示,雖然尚不確定中共是否擁有非法的生化武器能力,但它很可能確實擁有軍民兩用的生化計劃,這些計劃可能很快就會轉變為武器計劃。

除了美中俄,朝鮮還擁有50枚核彈頭。

法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總共擁有超過12,100枚核彈頭。

該報告承認,核威懾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巨大支出,但遠比進行核戰代價更低。

「這一切都不會便宜。核武目前占國防部預算的5%到6%。」報告指出,建議的變革可能會讓國防總預算再增加1%到2%。

報告表示:「歸根究柢,遏阻大國戰爭(尤其是核戰爭)的成本,遠低於實際打一場戰爭。」

「重點不是部署一支能贏得核戰的部隊,而是防止戰爭並防止戰略攻擊。為此,美國必須建立並部署可靠的核武庫。」彼得斯說。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