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9年05月18日讯】上回我们提及了唐太宗教诲太子的《帝范》,是成就“贞观之治”的经纬理论。从〈序文〉太宗就提及了为君的最终目地:“抚育黎元,钧陶庶类。”就是遵循着上天生成万物的德行,君臣分工,抚育教养百姓,用人唯贤且丝毫不敢松懈,才能完成天命的嘱咐。这虽与现代的政治家的理想不相违背,然近代的政治人物有多少是依着天意,仰天之德而为之?或者是利益与名声的驱动?这可能是关键的差别!
君体第一
〈序〉之后是〈君体第一〉,太宗述明要担当大任者必须能如山的高峻不动,如日月的贞明普照。那必须做到坚毅不拔和无私公正。还得宽大包容,平正以辨忠奸,威德以致远,慈厚以怀人。仁九族,礼大臣。孝思先祖,居尊思躬,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建亲与求贤
这对明君来说是必须炼就的工夫,对今日培养人才来说亦是经典准则。对于如何才能守住祖业,太宗在〈建亲〉中引经据典地告诫太子,天下重任不能一人独断,如何领导亲戚共同治国,齐心同德,也唯有一致对天道的敬仰才能抑制私心,拿捏摆正。对于现今的孩子来说,这个〈建亲〉正是建立同侪关系的指导,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分享和先他后我的无私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求贤〉篇中教的是如何识人,太宗举了尧舜的任用贤良,商汤任用曾为陪嫁奴隶的伊尹为相,周文王不以卑贱看待姜子牙,齐桓公需要管仲相扶,刘邦幸得韩信败项羽,来教诲太子不可因人的出身而有鄙视之心,求贤不可避陋巷,也不以对方卑辱的经历为定论。这是磨练人如何客观又不先入为主地去了解人的过程。
现代师长也可借鉴来教育孩子如何了解友谊的价值,孩子以人的善良来交朋友,或是以物质、家世背景来交朋友,这有很大的不同。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交友能力的培养与心态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朋友有君子之交,也有以利益为马首,甚有共谋败坏之途者,但与其担心孩子交了损友,倒不如为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选择也就不劳父母忧愁了。
笔者有位朋友就曾说过,她母亲对她们的启蒙教育:绝不贪求羡慕别人的食物,不论出门或在家都端正自己的衣着,保持整洁的习惯,未经父母同意不接受馈赠,不去暗处,勤勉于家事与学习。她表示一生中因为遵守这样的教诲让她结交了许多益友。
审官
〈求贤〉之后是〈审官〉。〈审官〉里面提到很重要的“知人善任”的方法与目地,原文上说分设官职的目地是:“阐化宣风。”阐述教化,宣扬德风。因为唐太宗在《帝范》的〈序〉中提到君主是为完成皇天所交付的使命而来,《尚书 大禹谟》提到的“好生之德”当是上天对人的慈悲。因此,君主设的百官也正是为宣扬教化德风而来的。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会更结构化的被安排的学习着如何在团队里分工合作,例如有人当班长、有人当风纪股长、也有人当卫生股长、学艺股长或体育股长,甚至老师也会让孩子依照教室里一排排的座位方式,选出排长,或采用大家轮流担任各种职务的方式,不论如何,都是要培养孩子们负责尽职的态度与能力,这其中就牵涉了知人、服从、执行、管理、被管理等等环节。
所以如果我们借鉴太宗所言:“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这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实践,因此,太宗又言:“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如何能达到如此的境界呢?太宗教诲说:“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如果我们藉由太宗的智慧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宽广的心量表现,当有职务时不但能善知他人,无职务时也能自知勉己,进不高傲自大,退不妄自菲薄,两相得宜也。
然而,在讲究培养孩子民主素养的过程中,知己知人的能力即是非常核心的关键。现今社会的民主选举常以短利说服选民,而非以教化德风为最主要的目地诉求。要培养出世纪的精英,以太宗的教诲来说,德行与顺天当是最核心的关键要素了。
责任编辑: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