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著軍裝勉國軍 讓世界看到守護台灣決心

中華民國國軍漢光40號實兵演習將於22日至26日舉行

【大紀元2024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日前前往台中清泉崗基地視導「空軍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並以錄影方式為「國軍精神戰力專案教育」錄製勗勉談話,為準備漢光演習的國軍加油打氣,「期勉國軍團結以赴,讓國人及全世界看到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中華民國國防部今天(9日)上午舉行「漢光40號實兵演練及萬安47號演習」說明記者會,提到演練構想依共軍犯台可能行動,發展想定架構,國軍以三軍兵力現況,採實兵、實地、實時、實裝方式,規劃部分海空兵力實施對抗操演,置重點於軍種聯合作戰及夜戰等課目,遂行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截擊及聯合國土防衛作戰等連續5天4夜操演。

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共產黨雖從未統領過台灣,卻聲稱台灣是中共的一部分,幾乎每天出動共機、共艦擾台。中華民國國防部公布共軍在台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從8日清晨到今天清晨6時,共計偵獲共機15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台灣北部和西南空域14架次)、共艦9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台灣國防部強調,國軍已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密切監控和應處。

國軍漢光40號實兵演習定22日至26日舉行,中華民國總統府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國軍精神戰力專案教育」係自民國94(2005)年起,配合年度漢光實兵驗證前,為堅定官兵愛國信念、強化精神戰力,透過專案教育方式,讓全體官兵體認國軍建軍備戰的目的與重要性。今年係首次由總統實施精神勗勉。

賴清德抵達後,首先視察漢光演習任務前的飛機維保檢查,接著與戰鬥機聯隊官兵進行對談,並回應官兵提問。官兵詢問總統為何會想來參加「精神戰力週」,賴總統回應表示,漢光演習是每年國軍最重要的演訓,在進行之前,國防部都會進行「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凝聚國軍的精神意志,也堅定保家衛國的信念。

賴清德強調,「總統是三軍統帥,國軍的事就是他的事」,他當然要來傾聽大家的聲音、了解大家的需求,與大家站在一起,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起、團結一致、全力以赴,一定可以讓國人及全世界看到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官兵詢及國家朝國防自主方向前進,是否會讓外界民眾產生是為了戰爭做準備的錯覺。賴清德表示,「有些民眾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但大家都知道台灣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台灣人民也都與人為善,追求和平更是我們始終堅持的方向。但我們要的和平,是一個有穩固基礎、靠自己實力所建立的『真和平』,而這個基礎就是自我防衛的力量。」

賴清德說,大家每天執行勤務訓練所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不會白流,也向世界證明國軍是一流的軍隊、具備一流的堅實戰力,更是一支讓國家感到安全、讓國人感到放心、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的鋼鐵勁旅。他也希望如果有人向國軍弟兄姊妹詢問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以很有自信地告訴對方,我們是為了和平而訓練,更是為了守護民主自由而做準備」。

賴清德:發揮不對稱戰力 以少勝多案例很多

針對如何有效發揮不對稱戰力守護台海和平,賴清德表示,軍事實力的強弱,不是用單純數學的加減法來計算,人數與武器裝備的多寡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國家的軍事能力。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案例比比皆是,能以嶄新思維、贏過守舊敵人的經驗,更是不計其數。

賴清德認為,不對稱作戰的思維是「避其鋒、擊其弱」,利用台灣周邊的海峽和地理環境,建構多層次的防禦縱深,向外延伸打擊範圍,向內凝聚聯合戰力,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戰略,確保國土的安全。

賴清德強調,「台灣雖然小,但我們位處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有著極重要的戰略地位。」未來,他會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和不對稱戰力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支柱。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他希望大家一起讓台灣成為世界和平的舵手,也能當世界繁榮的推手。

中共的滲透和刺探不會停止 賴清德:國軍要強化保防工作時刻警惕

關於如何防止中共利用各種手段滲透國軍。賴清德表示,他希望全體國軍弟兄姊妹能夠牢記一件事,「我們是為全體國人服務的軍隊,是為了保衛主權、捍衛民主自由而存在。中共的滲透和刺探不會停止,無論大家是士兵、士官或軍官,無論是志願役或是義務役,都要強化保防工作,更要時刻警惕,注意自己的資安,不要落入陷阱。」

賴清德提到,他在金門太武山當醫官服役的時候,雖然大家都來自台灣各地,「但我們深知『同島一命』的精神,更知道因為有我們在這裡,我們心愛的家人朋友、熟悉的日常生活才會在那裡」。他也強調,「政府會持續強化各部隊的保防工作,如果每一位國軍弟兄姊妹都能警惕在心,相信我們也可以防患於未然。」

隨後,賴清德聽取空軍飛官分享值勤任務心得,並對其平時扎實訓練,及隨時做好準備保衛國家的精神表達肯定。接著,賴清德也親自致贈結合三軍武器裝備及「捍衛民主」主題的盾型臂章予官兵,「象徵我們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以及國軍是維持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堅實後盾」。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