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著名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是邳州人,琵琶弹得特好,所以人们都叫他汤琵琶。因为家穷,讨不起老婆,家里只有他与母亲两个相依为命。汤应曾对母亲特别孝顺。他们住的地方有棵石楠树,汤应曾就在树底下盖了两间茅草房子作为住处,早早晚晚服侍母亲。
汤应曾自小儿时就喜欢音乐,一听到人唱歌就哭。等自己学会唱歌了,每次唱过歌,又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母亲问他说:“儿子为什么伤心啊?”汤应曾说:“儿子没有什么伤心的,只是听到音乐或歌声心里就不由自主地觉着凄凉感动!”
明世宗嘉靖年间,李东垣最善于弹琵琶,江对峰是他的第一代传人,北京城里没有人不知道他。江对峰死后,只有陈州的蒋山人一个人掌握了他的精湛技艺。当时,继承王位的周王府里有几十个歌伎,都跟蒋山人学琵琶,可没有一个弹得好的,周王为此一直觉得非常遗憾。
汤应曾去跟蒋山人学习,没到一年就学会了。周王听说之后,立即召见汤应曾,赏了他一把碧玉镶嵌象牙的好琵琶,让他穿上王宫里面的锦缎衣服,在大殿上弹了一曲《胡笳十八拍》,弹得哀怨凄楚,非常动人。周王特别赏识他,每年给他一万斛米作薪俸,让他奉养母亲。汤应曾也因此而在开封一带名声大震。凡是他所到的游乐场所,人人都争着对他表示崇敬仰慕,与他套近乎,对他很亲热。但汤应曾自己却矜持自重,决不随便为别人演奏。
后来,征西将军王崇古将汤应曾招到自己的帐下,带着他一起来到嘉峪关、张掖、酒泉等地。每次打猎或是检阅士兵,王将军都要请他弹一些塞上的乐曲。王将军部下有个叫颜骨打的武官,擅于冲锋陷阵,每次临敌打仗,也都要请汤应曾弹一支壮士杀敌的雄壮乐曲,然后才上马砍杀贼寇。
有一天到了榆关,正赶上下大雪。汤应曾在马上突然听到一阵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竹做管,以芦苇作嘴,吹出的声音悲凄)的声音,非常苍凉忧伤,顿时想起远在故乡的母亲,当即就辞别将军赶着回去探视母亲了。夜里住在一家酒楼上,思前想后,怎么也没法儿睡着,就拿出琵琶弹了起来。弹着弹着,似乎是想起了觱篥上吹奏的那一阵乐音,就随手在琵琶上奏了起来,琵琶立马也变得像觱篥一样苍凉悲伤了,听的人没有一个不涕泪纵横!
第二天一早,隔壁居家的一个妇女突然上楼来对汤应曾说:“您难道有什么心思吗?为什么声音这么悲伤苍凉啊?我丈夫死后,我已经寡居十年了,本来与母亲相依为命,可母亲也去世了,想着找一个人再嫁,至今没有一个合适的。我愿意服待您,做您的妻子。”汤应曾问他:“您能替我服侍母亲吗?”妇女一口答应了,汤应曾就将她带回家里了。
后来,襄王听说了汤应曾的大名,特意派人将汤应曾聘请到自己的王宫里。汤应曾在楚地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汤应曾偶然乘船经过洞庭湖,忽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船家惊慌失措,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才好。汤应曾却不慌不忙,正襟危坐,拿出琵琶,弹了一支《洞庭秋思》。一曲刚完,风波就平定多了。船家赶紧将船靠到岸上,抛了锚。这时,忽然看见一只老猿猴,皮毛眉眼都特古老,从竹丛里一下跳进船舱里,在船上整整哀哭了一夜。直到天亮,它忽然抱起汤的琵琶跳到水里去了,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打从丢了那只古老的琵琶,汤应曾十分感伤惆怅,从此再也不弹琵琶了。
之后,汤应曾就回家探望母亲了。母亲仍然很健康,只是妻子却已经去世了,只在自家房子旁边留下小小一座坟堆。母亲告诉他,儿媳妇临去世那天晚上,有只猿猴老是在门外面叫唤,开了门又找不到它。儿媳妇对她说:“我等郎君郎君不来,却听见猿猴叫唤,这是为什么啊?我眼看要死了,遗憾的是很久都没有听郎君弹琵琶了!倘若郎君回来,请他一定不要忘了到石楠树底下为我弹上一曲!”汤应曾听了母亲的话,抑郁痛苦,几乎都不能自持了!当天晚上,他就亲自动手摆好酒菜,拿出琵琶,在妻子的坟墓边上尽心尽意弹了一曲,无限哀伤地祭奠了妻子。
打这以后,汤应曾一直佯狂不羁,自我放任,每天都沉湎于酒色之中,再也振作不起来了。赶上贼寇扰乱,汤应曾不得不背着母亲,成天在战火的缝隙中卖艺乞食,真是苦不堪言。他耳朵也聋了,眼睛也瞎了,鼻子也漏了,人都没法儿接近他。请他去弹琵琶的人,只好拿一个屏风将他单独隔在一边,只能欣赏欣赏他弹的乐曲罢了。
汤应曾会百十支大曲,大到风雨雷霆、愁人思归,小到百虫号叫,一草一木的呻吟歌唱,没有一样他不能用琵琶维妙维肖地弹奏出来。尤其是《楚汉》一曲,他弹得最棒。仿佛两军决战的时候,声音惊天动地,连屋上的瓦都被震得要飞坠到地下似的。仔细一听,有锣声、鼓声、剑声、弓箭声、金属撞击声、人马惊退逃跑的声音等等,一会儿,突然又完全寂静无声了。过了很久,才又听到一种忧怨难明的乐音,那是楚歌的声音,凄凉悲壮的,是为楚霸王项羽慷慨悲歌的歌声与楚霸王告别虞姬妃子的声音。之后有追兵飞马急驰的声音,到了乌江,有楚王拔剑自刎及汉王刘邦手下将军践踏项羽争夺他的尸首的声音,等等。听的人先是无限激奋,跟着不寒而栗,最后又涕泗滂沱无所适从了!汤应曾的琵琶就能这么感人!他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有个桃源人见了很同情可怜他,用船将他与母亲两人一起带到桃源去了。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他的情况了。
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王猷定(曾做过史可法的记室。明朝亡后,不再做官,以诗文自娱,寓居杭州西湖寺庙)说:“古往今来,因为琵琶弹得好而闻名于世的人多了,可没有一个人能与汤先生相比!人如果没有至性,情感就不会深入专一,那怎么能流传后世呢?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五年秋天,我(王猷定)在公路浦碰见先生,已经再也看不到他当年穿着宫里的锦缎衣服的那种豪华气派了。第二年,我又去拜访先生,先生坐在一间土房子里,正做饭服侍母亲。别的人都争着来践踏侮辱他,但我却对他更加肃然起敬了。先生仰天一声长叹,喊道:‘罢了!世上缺少知音,我服侍老母亲百年归天之后,就去跳黄河自杀了!’我感到十分悲惨,答应为他作一篇传记。过了五年,才最终写完了。啊,世界上沦落不遇,叹息缺少知音的,又岂止先生一个人啊!”@*
资料来源:《虞初新志》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