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基本礼貌: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受人尊重

用良好的举止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Shutterstock)

【大纪元2024年02月21日讯】(Jeff Minick撰文/大纪元记者曲志卓编译)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他人。

喜剧演员罗德尼‧丹格菲尔德(Rodney Dangerfield)曾说:“我得不到尊重”。

如今,许多美国人都对丹格菲尔德的这句名言深有同感。在网上搜索“尊重正在消失吗”,会有一大堆相关文章出现在屏幕上。其中一篇文章(键接),罗恩‧罗尔希泽牧师(Ron Rolheiser)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失去了那种根深蒂固、约定俗成的常识?即无论我们多么不同意对方,甚至不喜欢对方,我们仍应遵守基本的礼节,给予对方尊重和礼貌。”

“我们已经丧失了这种常识,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从政府最高层到社交媒体上最粗俗的平台,我们都在目睹尊重、礼貌和基本诚实的消失。”

大多数人可能同意这一观点。许多政治家和评论员在公开场合出口伤人,社交媒体上经常爆发网络口水战,日常生活中种种失礼的行为,在在说明一种普遍存在、丑陋的辱骂风气已经成为常态。

当我们读到罗尔希泽牧师的问题和其后续的陈述时,我们可能会注意到他反复强调“礼节”(courtesy)和“尊重”(respect),这两者都是他的另一个词“礼貌”(politeness)的同义词。所有这些概念都是密切相关的。毕竟,礼节和礼貌如果不是文明的表征,不是对另一个人的尊重,那又是什么呢?

培养基本的礼貌不需要阅读什么礼仪指南,只需实践几个基本的规矩,正如罗尔希泽牧师告诉我们的那样,这些规矩在人类历史中早已根深蒂固存在很久了。这里只举其中三个。

倾听

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所说的话上,而不是想对策或反驳。无论是与朋友面对面交谈,还是回应陌生人的在线评论,做要先思考再做出回应。先提问弄清真相,再判断是非。

避免滔滔不绝,自顾自地说话。前几天,在一家咖啡馆里,我身边坐着一对看起来只有20多岁的年轻男女。我在手提电脑上写东西,他们则在聊天。或者说,是那个小伙子在说话。我不知道他对面的女伴是约会对象还是普通朋友,然而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事,而女伴则插不上嘴,只是偶尔补一句“哦,对”或者“我也遇到过这种事”等。

按照正常的社交礼节,出于对女方的尊重,男子应时不时地歇一会儿,让女方有说话的机会。

以礼待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寄一张卡片给长老教会(Presbyterian church)一个年轻人的社团,卡片上写道:“坚持做正确的事。这会让一些人满意,让其他人惊奇。”(Always do right. This will gratify some people and astonish the rest.)(键接)

当我们以文明的方式对待他人粗鲁无礼的行为时,这句箴言也是正确的。当一些社交媒体上的恶霸抡起大锤攻击我们写的东西时,如果我们采用一些礼貌的方式回复,比如,“我知道你对此很不高兴,[请允许我解释一下]”或“也许我没有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等,我们真的会让对方大吃一惊。我们的攻击者会退缩,而我们会显得宽宏大量。原因很简单:我们以优雅的方式回应对方的恶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还没有遇到过哪个人乐于接受别人的咒骂、人身攻击,甚至完全无礼的批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基本的礼貌对待。

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上司、员工、配偶、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对他们的尊重至少是对他们人格的认可。军队长期以来遵循的规则是“我们向军衔致敬,而不是向某人致敬。”我们以礼待人,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时,也是遵循这个原则。

罗尔希泽牧师写道:“不能因为社会还是宗教的理由而忽视人类基本礼节的约束。”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认为某些人不值得我们尊重。也许是这样吧。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极力推崇以礼待人,他说:“良好的举止可以打开一扇最好的教育无法打开的大门。”(键接)

这些良好的举止无非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原文“3 Basics of Civility”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