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缺少吸引力 人民币国际化陷入停滞

【大纪元2019年12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玉洁综合报导)《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分析文章表示,虽然中共几年前高调宣传人民币国际化,但从几年来人民币的境外交易额和货币结算的情况来看,其宣传是“雷声大雨点小”。

《华尔街日报》12月11日报导,人民币国际化一度被媒体广泛报导,但后续报导很少,给人的印象是人民币国际化在持续进展之中,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措施都陷入停滞状态,或者半途而废。人民币国际化缺少实质进展。

文章列出相关数据,美元在外汇市场的交易总额是美国进出口总额的273倍,日元是160倍,欧元接近40倍(欧元的很多贸易活动是在使用欧元的国家之间开展),而人民币的这一比例仅为14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巴西和印度在进行货币结算方面的多样性也大过中国。

在2016年至2019年4月期间,人民币境外交易额增幅为25.3%,低于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韩元、俄罗斯卢布。

另外,中共从2007年开始在离岸市场(香港)发行点心债券,并将其称为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最初发行人仅限于中资金融机构,2011年扩大到全球任何公司。

2014年富时离岸人民币债券指数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但2016年和2017年减少,之后停滞,现在不到1150亿元人民币。曾经发行点心债券的麦当劳(McDonald’s)和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现在已经没有未偿人民币债券。目前点心债券的发行人有三分之二是中共当局或中国大型国有银行。

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改变中国资本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引述分析表示,在中国市场,资本账户基本封闭,投机性强,这是人民币没有吸引力的原因。如果这些得不到改变,人们就会怀疑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宣传,人民币国际化也不会有实质进展。

国际清算银行今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在国际货币交易中,美元所占份额依然最高,为88%,欧元和日元分别为32%和17%,人民币只有4.3%。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副主任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曾对美国之音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缓慢,一方面中国经济放缓、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贬值令投资者不愿使用人民币,另外中共控制人民币流动,为防止资本外流收紧了投资和兑换人民币的渠道。

Modern Diplomacy网站12月11日发表分析文章表示,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人民币快速国际化的一大障碍是国内激增的债务问题,尤其是房地产领域,还有影子银行规模扩大,以及大型和小型企业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