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北极活动日益频繁 引美国加拿大警惕

【大纪元2023年12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皓月综合报导)中共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活动频繁,合作关系日益加深,引起美国加拿大政府的警惕,主要问题涉及中俄大型军舰群和石油泄漏高风险。

加拿大育空地区行政长官皮莱(Ranj Pillai)成立了一个由专家学者和一名退役军官组成的四人小组,以审查该地区面临的国际风险。

北极安全顾问委员会(The Arctic Security Advisory Council)将讨论如何确保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关键矿产、机场和数字网络的安全,以及如何增加驻守育空地区的加拿大军队。该委员会将于2024年向皮莱提交相关报告。

最近皮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确实担心。”当被问及中共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日益增加时,他表示,“不久前确实发生了一件事情。”随即他描述了8月份,一支由11艘中俄军舰组成的船队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活动的情况。

“阿拉斯加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皮莱指出,他正在与美国阿拉斯加州州长迈克‧邓利维(Mike Dunleavy)增加沟通,就他们所看到的情况交换了意见。

邓利维计划明年2月份访问育空地区首府白马市(Whitehorse)。

此前,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Geneva Centre for Security Policy)研究员詹姆斯‧法内尔(James Fanell)向《大纪元时报》表示,“两国(美国和俄罗斯)在势力均衡方面表现出默契,在北极水域维持了一个不稳定的休战状态。自2017年以来,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共明显觊觎北极,渴望在那里获得大国地位。”

法内尔指出,中共已经宣布要建设三条“蓝色经济走廊”,其中一条就包括北极。这些“走廊”是习近平在全球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环。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担忧的情况不仅限于军事活动。乌克兰战争和西方的制裁重新绘制了俄罗斯的贸易版图,莫斯科正在为其原油寻找替代的客户。

船舶经纪公司Poten & Partner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俄罗斯增加出口的最新进展之一是通过北海航线,从波罗的海和巴伦支海运往中国的石油流量有所增加。”

北方航道沿俄罗斯专属经济区,从波罗的海延伸至白令海,相比通过苏伊士运河,此航道可以将从巴伦支海到中国的航程缩短10天。虽然节省的时间和燃料非常可观,但北极冰层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美国和加拿大的极地地区面临的一个特殊风险是,俄罗斯正在使用非冰级船只进行这一航程,这将增加石油泄露的风险。

通过北方航道的运输通常发生在7月至11月,此时北极的冰层最薄。Poten & Partners公司注意到,从7月开始,运往中国的石油运输量激增,但俄罗斯使用冰级船舶(为抵御北方航道上的冰冻条件而加强的船舶)的数量也在下降。

一种推测是,许多现代冰级油轮由西方所有者控制,他们可能不愿参与俄罗斯的原油出口。

Poten & Partners表示,“俄罗斯当局似乎愿意牺牲安全,允许使用非冰级船舶穿越北冰洋。”

由于莫斯科赶在冰封之前用非冰级油轮向中国运送原油,沿海地区担心会发生漏油事件。

随着俄罗斯对中共依赖的增加,预计未来几年此类运输仍将继续。北京也有兴趣建立一条绕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等战略咽喉的能源贸易路线。

挪威首相斯托尔(Jonas Gahr Stoere)是今年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的主席,他在本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挪威政府“非常密切地”关注着莫斯科和北京在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合作。

他说,“我的经验是,俄罗斯希望管理自己的北极政策。”俄罗斯拥有北极地区近一半的海岸线。

但英国上议院国际关系与防务委员会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地缘政治的现实情况,俄罗斯在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发言权可能会发生变化。

“目前,中国(中共)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参与主要集中在油气领域的合资企业。俄罗斯领导层希望保持对其北极地区的牢固控制。”报告还指出,“然而,有证据显示,随着衰弱的俄罗斯转向东方以满足其投资需求,权力态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中国(中共)在该地区的筹码和影响力。”

美国国防部去年成立了北极战略和全球复原力办公室(Arctic Strategy and Global Resilience Office ),旨在保护美国和盟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管理海洋政策和航行自由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风险,以及确保国防部通过能源转型保持竞争优势等。

该办公室负责人、国防部副助理部长弗格森(Iris Ferguson)在2022年9月27日办公室设立当天就表示,“我们关注到俄罗斯和中国(中共)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活动日益频繁。”

育空地区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日经亚洲》,育空地区和阿拉斯加也将合作侦查对其地区的可疑投资。

这位官员表示,邓利维和皮莱将互相通报,“如果开始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者来历不明,他们会知晓,并将对此进行更多探讨。”

(本文参考了《日经亚洲》的相关报导。)

责任编辑:任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