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富贵的化身 中华螺钿漆器

璀璨中华文化‧工艺之美

作者:飞鸿踏雪

螺钿漆器, 高贵独树一格。(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自古以来,螺钿漆器就是荣华富贵的化身。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依照镶嵌的厚度来分,有厚螺钿和薄螺钿两大类,是非常精致的工艺,制作费工又费时螺钿的用材,如莹光螺贝、宝石、金银等等都是一时之选,稀世之珍。螺钿漆器是在雕镂或髹漆的漆器表面设计出花草、昆虫鸟兽、山水、人物等等各种图画,然后用螺钿薄片和粉粒镶嵌出图画来的极致工艺品。不论是螺钿的宝贵材料、精致技法和艺品,都展现了高度的文化品味和工艺成就。

中华文化的螺钿漆器工艺

中华文化很早就出现了螺钿工艺。从出土古物中发现,在周代时已经有了漆中镶嵌螺钿的工艺品。西汉以后盛行彩绘和镶金箔、银箔的漆器,促使螺钿漆器工艺发展起来。到了唐代,螺钿髹漆技法有大突破,在铜镜背螺钿镶嵌上展现精华。

唐代 平螺钿背八角镜 (飞鸿踏雪/大纪元)

薄螺钿漆器的技术创始于北宋,到了明代,在螺钿工艺上大量使用金银箔、金银粉,烘托出绚丽华美的螺钿质感。明清时代的螺钿浮雕工法,经过多层次的髹漆,让螺钿图案高于漆面,制造出雕漆的立体效果。

同时明清两代的螺钿纹样组合更多姿多彩,面貌更是丰富。明代永乐、宣德时代的转枝花卉(也称缠枝花卉)纹饰,清代初期乾隆朝开创蕴含文学气息的新装饰风格,都给民间作坊的漆器工艺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带动新的风潮。迈入清代中后期,工艺更趋复杂、华丽。然而,到了清末螺钿工艺濒临失传,在二十世纪初在江南一些地方得到复兴,称为“点螺”。

明清螺钿漆器名品

螺钿漆器兼具内外在美,常被用作收藏、祭祀用器和国际交流赠礼。漆器[1]轻巧、防潮、隔热、防腐、耐久,是很好的收藏宝盒;漆器的色泽醇厚内敛,手感轻滑温润,和瓷器、金银器的冷艳形成对比。螺钿和漆器融为一体,成了醇厚又华丽、韵味持久的高贵典藏品。目前保存下来的螺钿漆器,以明清的工艺品为主。

螺钿佛手瓣式盒

下图是清代中后期的螺钿佛手瓣式盒,右为盖,左为盒,整个盒子的内内外外都髹了多层红褐色的漆,做成耐用的收藏盒。

清代中后期螺钿佛手瓣式盒,表现出螺钿浮雕工法的立体效果。(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代中后期螺钿佛手瓣式盒,螺钿浮雕工法精致,立体效果凸出。盒里、盒侧和盒盖面上都作了装饰,用了玉石和金箔,非常富丽多彩。盒盖侧面装饰描金莲花纹,和回纹,盒盖上雕出叶子,螺钿镶嵌了黄绿色玉石,表现佛手瓣的图案,螺钿高于漆面,是经典的螺钿浮雕工法的作品,品味高贵,内蕴向佛的修行之心,独树一格。看盒内底面还装饰一只描金如意,匠心独具。

清代中后期螺钿佛手瓣式盒,左盒、右盖。盒内装饰描金如意,盒盖上表现浮雕螺钿工艺。(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螺钿牡丹圆盒

这平螺钿牡丹圆盒是十七、十八世纪,即明末清初的木竹漆器螺钿文具,全高3.8公分,直径13.0公分。以黑漆为底的收藏圆盒,胎体轻又薄,盒盖展现螺钿镶嵌画,宛然如一幅古典的花卉草虫画——高雅富贵的牡丹蜻蜓图,外围作一圈连续的如意形纹,象征富贵如意。

螺钿牡丹圆盒。(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这幅薄螺钿镶嵌而成的牡丹蜻蜓图非常细腻逼真,牡丹的枝干微曲,绽放出多朵牡丹花,有盛开的、也有含苞的;对生的掌状叶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牡丹花丛下岩石边簇立着朵朵圆圆小花,一派和乐融融的春天景致,引来蜻蜓与之共舞。两株牡丹木下方以细碎的螺钿表现土壤,图中的花、石、蜻蜓和土壤的颜色,各以不同的螺钿材料展现出细致的变化。

螺钿牡丹圆盒。(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螺钿工艺作工精细,程序繁复,先要作出胎体上的图画设计图,然后将贝壳晶莹亮彩的一面裁切、研磨成为螺钿薄片和粉粒,做为镶嵌的物件,可辅以其它如珍稀宝石、琥珀等等物件进行镶嵌。将螺钿片、粉粒嵌入事先作成的立体凹形图案内,要用漆来胶黏固定填缝,再髹光漆、平漆,磨平抛光。薄贝钿片的厚度仅仅0.1mm而已,事前必须经过软化处理,才能进行切割取样。螺钿完成平漆之后,再加上彩色,或进行饰金、饰银的工序,各有专门的工法。

螺钿花卉笔管

十七世纪明末清初时期的木竹漆器螺钿文具,螺钿花卉笔管。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这是十七世纪、明末清初的木竹漆器螺钿笔管,长18.2公分、腹径5.5公分,下方可以装上毛笔。笔管是黑漆厚螺钿,上面刻线描绘花与叶,以厚螺钿镶嵌花叶,泛着莹洁清辉,温润雅致。笔管顶部是环绕瓣式花,笔身尾端有三角形叶子,近笔头处为一圈莲瓣,笔身为二枝盘旋连枝花卉。漆笔管装饰细致的螺钿工艺,表现了高雅的工艺美和清净的心境。

在一幅康熙皇帝写字的画像中(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可以看到康熙帝手中握着的笔管和图中工艺品十分相似。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康熙帝手中握着黑漆螺钿花卉笔管。(公有领域)
十七世纪明末清初的木竹漆器螺钿文具,螺钿花卉笔管。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莳绘菊篱螺钿三层屉盒

清代的莳绘菊篱螺钿三层屉盒,长22.0公分、宽11.7公分、高10.7公分,融合了螺钿和莳绘的艺境。盒子有三层抽屉,抽屉内放置着历代书、画和玉石宝物,展现乾隆朝的文化品味和意匠。

清代 莳绘菊篱螺钿三层屉盒。(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盒身的黑漆上以大量金箔、螺钿表现螺钿莳绘的工艺。菊花、桔梗花和叶子昂扬画中,仔细看去,菊和篱构成一装饰单元,错落安置盒上形成装饰趣味,富有清代的装饰风格。多层次的金箔色彩和螺钿的色彩,相互辉映,亮丽精致。

清代 莳绘菊篱螺钿三层屉盒。(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螺钿工艺应用广泛在生活和文化层面上,内外在美纷呈,实用与绮丽兼具,展现古典风华,一件又一件的古物逸品,透露悠久的中华文化的光辉和不断的历史传承。

参注

[1] 漆是一种天然好塑料,漆的汁液经过了过滤和精制,可作成生漆和不同种类的漆,它的胶黏力、防水性、防腐性、耐热性、耐久性,超越了任何涂料,涂膜的硬度和光泽度、黏合力等都远比化学漆优秀。螺钿结合了漆,成了一对好搭档,制造出历久耐人品味的绝妙绝好的螺钿漆器工艺品。

@*

参考资料

《和光剔采——故宫藏漆》

台湾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