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国与日韩贸易状况大变

【大纪元2023年09月23日讯】9月20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8月份日本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1%,这已是连续第9个月下降。

韩国类似。韩方数据显示:8月份出口连续第11个月出现同比萎缩,其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出口109亿美元,同比下降19.9%;从中国进口近117亿美元,同比减少13.4%;对中国逆差8亿美元。

中共数据与日、韩数据有较大差异,但也同样指向一个事实:中国与日韩贸易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度调整、根本性变化。本文做三点解读。

第一,中国与日韩货物贸易规模已越过顶峰,向下滑落

日本与中共政权1972年建交。根据中方数据,1972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10.38亿美元,1978年猛升至48.2亿美元(增幅达4倍左右),1981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1990年、2002年、2006年和2011年,又分别突破200亿美元、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大关。但2012年钓鱼岛问题激化,双边贸易额从2011年的峰值下落,之后在3000亿美元以上规模波动,直至2021年再创历史新高,高达3,714 亿美元(见下图)。

但是,2021年中日在外交上撕破脸,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风雨飘摇,中日双边贸易转向了负增长。2022年,中日贸易额为35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2023年1—8月,中日进出口总额下降12.8%,中国出口下降8.6%,进口下降16.7%。

再看韩国。1992年韩国与中共政权建交。之后30年,中韩贸易额增加近40倍。据中方数据,202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8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在韩国出口中的比重高达25%,中韩贸易额接近韩与美、日、欧贸易额总和。不过,转折也开始了。2022年全年,中韩贸易额达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仅0.1%,处于停滞状态。进入2023年,中韩贸易大幅下跌:1—8月,进出口总额下降17.0%,中国出口下降7.8%,中国进口下降24.2%。

第二,中方从长期的贸易逆差开始转为顺差

中国已经连续16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对华进出口在日本对外贸易中占比均超过20%。根据中方数据,中日贸易中,日方长期享巨额顺差。例如2017至2021年(如下图),中方逆差分别是284亿、335亿、285、322亿、398亿美元。

2022年中日贸易总额3574.24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729.3亿美元,进口额1845亿美元,中国逆差115.7亿美元。

但是,进入2023年,中国则一改为顺差了。1—8月,中日进出口总额约2079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1041亿美元,进口1038亿美元,中国顺差3亿美元。因为,同期,中国从日进口降幅远大于对日出口降幅(中国对日出口下降8.6%,从日进口却下降16.7%)。

再看韩国。中国曾多年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国,但是,现正逐渐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韩方数据,2018年韩国对华贸易556.36亿美元,顺差规模占各国之首,2019年顺差规模(289.74亿美元)排在第2,2020年(236.8亿美元)和2021年(242.85亿美元)排在第3,2022年(12.13亿美元)则大跌至第22位。2022年有几个月韩方出现逆差。进入2023年,全年逆差几成定局。根据韩国官方数据,1—7月,韩国的逆差规模达到144亿美元。

不过,中共数据则大不同。据中方统计,2022年中韩贸易额为3622.9亿美元,中方逆差370.5亿美元;2023年1—8月,中韩贸易总额2024美元,中方逆差38亿美元。因为中方数据广受质疑,故本文采信韩方数据。

事实上,即使按照中方数据,2022年以来,中国对日韩都是进口下降、出口增加。例如,2022年,中国对日出口增长4.4%、进口下降10.2%,对韩出口增长9.5%、进口下降6.5%。这表明中国对日韩从货物贸易逆差转为顺差不可避免了。

第三,中日韩产业结构从互补转向竞争

中国与日韩贸易缩减,其中有一些特殊因素。例如,中共挑起“日本核处理水入海争端”,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导致8月日本包括水产品在内的食品对华出口较去年同期减少41.2%,创下日本大地震后近12年最大降幅。而中共的“内循环”战略、日韩的“经济安保”政策以及西方“不脱钩、去风险”战略,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更根本的因素,则是最近十年来中日韩产业结构从互补向竞争的转变。

过去相当时期,日本在产业水平上比中国领先一大步,韩国比中国领先大半步。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与日韩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当前,中日韩三国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主要是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

中日韩的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例如,以前都是日本的家电出口中国,而现在更多的中国家电正在出口日本。韩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液晶面板、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池领域,如今都能找到已成韩国最大竞争对手的中国企业。过往中日韩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式,即日本、韩国向中国出口设备、技术、零部件,中国将其组装成最终产品后出口世界,在2022年开始发生改变。这是日韩对华贸易从顺差转为逆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结语

2012年中日韩三国决定开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迄今进行16轮,都没有根本性突破。相反,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却分别于2018年和2022年正式生效。

为什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难以推进呢?根本上讲,是因为日韩对中共的不信任。根据2022年数据,中国GDP规模约是日本的4倍、韩国的10倍,而中共又对内压迫和对外扩张,这使日韩不能不产生危机感,不能不警惕中共的经济利诱、渗透和吸附,要千方百计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而且,中国与日韩贸易状况的大变,也显示中共与日韩的经济利益冲突在加剧。

因此,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中,如果中共不改弦更张,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难以前行。而要中共改弦更张,这又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讲,中共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领进了死胡同。

大纪元首发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