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道人指点平贼乱 晚唐官员顺天意而为

作者:颜雯

黄巢之乱时,村里有位道人劝张濬赶紧入蜀待机破贼。后黄巢之乱被平,张濬也因此平步青云,直至拜相。当他再回到那个村子时,道人已不知去向。图为明 唐寅《画山水》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朝代更迭,事事瞬息万变。征战、讨伐之事似乎已不可避免地会在一个朝代走向衰败时频繁上演。然而,在征战沙场、讨伐叛军时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代权臣、将相却早已是注定的天选之人。连他们克敌制胜的玄奥之处,也是由世外高人在洞晓天意后前来指点、告知的。既有高人相助,在绝境中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张濬(同“浚”,9世纪—904年),字禹川,本是河间人。他早年在金凤山中隐居,研习鬼谷子的合纵连横术。到了唐僖宗时,枢密使杨复恭很赏识他,便向朝廷举荐,任命他为太常博士,不久后又升为度支员外郎。

那时,黄巢起兵造反,眼看着快攻到京城了。张濬为避难向朝廷辞官,带着母亲和族人去了商州。之后,又搬到河中府永乐县的一个村子里,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村里有位道人,颇受人敬仰。一天,张濬走在路上,只听后面有人喊:“张三十四郎,皇帝那儿还等着你去破贼呢!”张濬心里一惊,心想自己离乡多年,一直隐居在此地,怎会有人对他在家族中的排行了解得如此清楚?他回头一看,正是那位道人。他感到此人来历不凡,便问道:“我不过是一介布衣,皇帝又怎会让我去破贼呢?”

那道人依然劝他赶紧入蜀、静待时机。张濬很犹豫,因他母亲尚在病中,他不忍心撇下不管。这时,道人拿出两颗丹药,对他说:“让你母亲服用吧,可保她十年无恙。”他立刻回家,给母亲吃了丹药。没过多久,他母亲的病就好了。

张濬入蜀后,得知僖宗为避难也出了京城。那时兵荒马乱的,皇帝一行人的米粮已供应不上了。他立刻让汉阴县令李康送去几百袋干粮,以解僖宗燃眉之急。僖宗很意外,于是诏见李康问道:“你一介县令,竟能考虑得如此周全?”李康恭敬地回答:“在下不过是地方上的小小官吏,按礼数是不能进献的,只因员外郎张濬竭力劝说,才不得已为之。”皇帝听了,便诏见张濬,任命他为兵部郎中,后来又升他为谏议大夫。

就在那年冬天,黄巢之乱愈演愈烈,朝廷只得向各路诸侯征兵。当时,平卢节度使王敬武的兵力最强,可他一直拒绝出兵。于是,宰相王铎任命张濬为统判官,让他去说服王敬武。

一听说他已向黄巢称臣,甚至连皇帝亲派的使臣都不见,张濬便径直向他责问道:“您的职责是为天子守藩,如今天子下诏,您却如此怠慢使臣,不遵循君臣之礼。连君臣大义都不放在眼里,您又如何能管好麾下的兵士和治下的百姓呢?”王敬武听了心生惭愧,于是赶紧认错请罪。

随后,使臣宣读完诏书,平卢的一众将领、兵士也都沉默以对,不愿回应。张濬看到,就把将领们召集起来,然后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道:“作为臣子,贵有忠义。你们要仔细想想顺应与违背天意的后果,不惜背弃当朝天子、而向一介贩盐的布衣称臣,自古哪有这样的道理?如今,天下诸侯都在积极响应天子,你们却在这里坐观成败?一旦贼乱被平,你们又该如何自处?天子还宫已指日可待,你们千万别抛弃了即将到来的富贵安宁,让自己以身犯险,背上不忠不义之名!”一番话终于打动了那些将领,他们对王敬武说:“谏议大夫说的没错!”

平卢军同意出兵后,朝廷士气大增。没过多久,黄巢之乱被平,张濬也因此平步青云,直至拜相。当他再回到那个村子时,道人已不知去向。

崔官员受指点捣贼穴

唐朝末年时,金州一带十分荒凉,人烟罕至。黄巢起兵造反那年,负责镇守金州安康郡的是一位姓崔的官员。

一日,有道人不请自来,开口便问:“如今天下动荡不安,连皇帝都乘坐着轿辇四处避难,宗庙社稷就这样被人践踏、毁坏,您就没想过要去平定贼乱吗?”此时崔官员回答:“泰山要倒,一棵树又怎能将它撑住呢?”

道人说:“不见得,其实平定贼寇的方式有很多,不是每次都要打打杀杀。”崔官员听了,好奇地问道:“您有什么好办法吗?”道人告诉他:“金州一带有条河,名叫‘金统河’,它流淌、经过的地方就叫‘黄巢谷’,您不知道的话,可以去问金州百姓。”崔官员派人去询问,打听到真有这样一条河。

道人还说:“贼寇黄巢之所以难以剿灭,与这条河有很大关系。您不妨带上一些劳役,顺着河道挖下去,必能有所收获。”后来,崔官员带人去找,果然在金州几百里外的深山中见到了这条河。他派去的劳役们一直挖到河水的源头处,才看到一个洞穴,里面正住着一个黄腰(兽名)人。

外面的人一靠近他,他就立刻扑倒在地,发出一声惨叫后就死了。当派去的人从洞穴里找到一把宝剑后,远在百里外的道人就对崔官员说:“我也算为破贼做出贡献了。”崔官员想把挖出的黄腰人和宝剑进献给皇帝,可刚走到半路,就听到贼寇被铲除、皇帝也将回銮的消息。

何昭翰遇高人避贼害

前蜀的度支员外郎何昭翰以前曾在黔南一带当过判官。一天,他去野外散步,在河水边遇到了一个钓鱼人。那人问他:“你是何判官吗?”他回答:“是啊!”那人对他说:“我叫张涉,一直住在这山野中,过去与你交往过很长一段时间,只是你现在不记得了。”

何昭翰感到难以置信,不知不觉在旁边的草地上坐了下来。张涉又告诉他:“此后你会更换好几任官职,最后一任是青城县令。我本住在青城山,等你为官之期满了,会跟我一起回到山里去。”说完这话,张涉就起身离开了。

多年后,何昭翰仍会想起张涉那天说过的话。这些年来,他所经历的事情也与张涉说的一点不差。他先是在不同的任上做了官,最后当上了青城县令。从那以后,张涉便与他常来常往,他对张涉也十分敬重。

一天,贼寇大军已逼近青城,城里一片混乱。何昭翰来不及多想,就与张涉一起逃到青城山中。此时,他的妻儿老小仍被困在城里。贼寇闯入城中,扬言要杀死县令,还说要将他的肉剁成小块吃掉。就在他们喊打喊杀时,自称是“小将军”的、贼寇首领的儿子突然从人群中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贼寇们才发现,刚刚砍下的那个县令的首级其实是那“小将军”的,于是他们起了内讧,互相残杀起来。至于真正的县令何昭翰,已无人知晓他的行踪。

后来,城里有人进山,碰到何昭翰与张涉正一起走着,便叫住了他。他让那人给妻子带话,说自己并没有死,而是回到以前住的山里去了。他让妻子带着家中老小好好过日子,不要再挂念他。此后,就没人再见过他了。

参考资料:
《北梦琐言》
《旧唐书》
《王氏见闻录》
《野人闲话》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