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抗议医保改革 揭中共治下深层社会问题

【大纪元2023年0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综合报导)中国老人上街抗议医保福利被削减,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层问题,尤其是人口老年化、医保不健全、地方财政吃紧以及民众不信任政府等。

率先引发抗议活动的是武汉等一些推动医保改革的城市,当地政府减少了医保的个人账户返款。根据推行的一项强制性医保缴费计划,缴纳到个人账户的部分资金将被集中到公共保险基金中。官方解释,这是利用个人账户的部分盈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医疗需求,但抗议者认为政府拿走了他们的积蓄。

中共官方媒体《经济日报》周二(2月21日)发表评论,欲再次解读医保改革对民众的好处,强调“把大家的钱放一起,可以实现用大数法则化解社会群体的风险”。

“相信在改革推进一段时间后,群众会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官方报导说。

但是,官方的空洞宣传并不能打消民众的切实顾虑。

每月到账的钱少了 未来许诺报销根本看不见影

大陆网络上一篇网文(已被404)说,“结构性差距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现状……压力下,可能让切蛋糕的人自己少拿一点,但是想要均匀分蛋糕,基本上不可能。”

纵观当局出台的相关政策,几乎都是有损民众利益的。比如:延迟退休就是让民众多交几年、少领几年;还有在中共政府缺乏可信度的情况下,“算大帐、算长远帐”的宣传词敌不过“个人账户的钱少了、报销标准降低和变相降低了”的实际生活冲击。

一名在中国从事财税制度研究的学者接受英国BBC中文采访时说:“每月到账的钱,切切实实地减少了,未来得病能报销的钱,还未发生,看不见摸不着。”

他说,即便当局说未来会纳入更多药店进入报销体系,但报销依然要按比例,自己需要部分负担。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医保资金缩水

这起抗议活动的大背景是,中国人口正迅速老龄化,个人要自掏腰包支付相对较高比例的医疗费用,而且许多人的退休金本来就很少。

中共官方数据称,2022年中国人口规模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几十年前,为了把人赶进城市和工厂,中共系统地取消了社会安全网,却似乎没有计划来处理好老百姓的生活。

医保的资金来自地方政府财政。在面对土地出让收入下降(2022年同比下降23%)以及过去三年COVID-19清零措施上的大规模支出,地方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医保资金缩水自然不在话下。

土地出让收入通常占到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0%以上。尽管中共从2022年12月初已经放弃了清零措施,但是房地产行业回暖需要时间,土地出让收入不可能很快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地方债台高筑 恐早晚如房地产爆雷

为填补缺口,地方政府一直在举债。地方政府的高额赤字、包括隐性债务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经济问题。

根据美国评级公司穆迪的数据,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有约4.5万亿元(相当于6,530亿美元)在岸债券将在2023年到期或面临提前赎回。此类表外实体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但财务状况一直很糟糕。

据研究机构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LGFV债券发行人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从2021年的0.75%降至约0.4%,而同时它们必须为债券支付平均4.3%的利息。此外,过去一年中,LGFV已拖欠应偿付给私募债相关债权人的款项约166次,尽管到目前为止还从未拖欠过公共债券相关款项的情况。

一旦LGFV爆雷,中共政府将面临艰难选择。北京近年来加大力度审查这类隐性债务,并誓言加强财政监管。

《华尔街日报》说,爆雷听起来有点儿耳熟,因为这种类似的情况过去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长期存在。

外国投资者继续观望

在购房热情尚未恢复,当局又不能让老年人退休后安心生活,这对北京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尤其考虑到海内外企业还在观望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对投资犹豫不决。

《日经亚洲》周一(2月20日)报导说,随着对中国经济在“清零”封控结束后反弹的期望,被对货物运输下降及房屋和汽车销售疲软的担忧所取代,外国投资者在减少购买中国股票。

在截至1月底的三个月内,沪深300指数增长了18.47%。但是2月至今,该指数下降了2.94%。此外,外国买家通过沪港通购买中国股票也在大幅减缓。

瑞士私人银行瑞联(UBP)高级亚洲经济学家查尔斯‧卡萨诺瓦(Carlos Casanova)表示,最初解封后的投资狂热目前基本上已经过去。

他预测,外国投资者可能会继续观望,直到北京今年3月制定出经济增长目标。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