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 天然气频繁断供 中国民众抱怨挨冻

【大纪元2023年0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中国新年期间,多地气温骤降,十多个省会最低气温创新低,河北等多个北方省份再次出现天然气短缺,取暖成问题,民众抱怨冬天难过。专家分析天然气频断供的多个原因,包括三年清零防疫清空了地方财政。

1月25日早上,全国13个省会气温创入冬后新低,其中北部的漠河市,已连续三天的最低气温达零-50°C。北京市最低气温低至-16.7℃,为1978年以来1月下旬的最低值。河北在大年初二(23日)也出现-15℃。

寒潮来袭 河北网友抱怨大冬天被停供天然气

最新一轮寒潮来袭,微博上有不少河北网友质疑为何大冬天停供天然气?

写于1月24日的帖子:“兔年大年初二深夜,河北省涿州市气温见到-15℃,滨海燃气停供天然气,这是新年礼物,这是给百姓拜年?”

1月23日的帖子:“在河北中西部的M村,夜间气温降到零下12度,屋顶蒙上一层白霜,积水路面早已冻成死冰。屋里也冷,今冬供暖季以来,河北邯郸、邢台、保定多地出现居民天然气限购、断供。M村是其中之一,煤改气从2017年末开始,连续三年在村里推广。如今到了第五个年头,当地居民仍在渴望一个温暖的冬天。”

一个写于1月22日的帖子说:“开年第一条微博吐槽我们当地的供暖,坐标河北石家庄一个多年榜上有名的贫困县农村,不让老百姓烧煤取暖,不让烧柴,没通天然气,只有电取暖被允许……我家三天电费小一百,供暖面积最多20平,照这个样子我们农村的房子大概有140平,取暖下来得多少钱,试问一个农民从年初到年尾收入是多少,严重怀疑当地不拿百姓当人看,完全为了政绩做一些违反常规操作的事……在有我们电费跟实际走字不相符……试问又是怎么回事?民生问题解决不了谈何其它,全是扯淡。”

1月21日的帖子:“陕西、山西、河北有些地方天然气都断气了,这大冬天真是过分,是因为俄乌战争吗?”

有网友批评:“政策走极端,过度理想化,最后结局都不会太好。”

2017年,中共当局下令北方大部分地区禁用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但全面推行煤改气后,供暖年年出问题,今年也不例外。

早在1月5日,就有网民抱怨:“今年冬天河北农村天然气限购,每天半夜停气,供暖成了大问题。再忍两月,河北的农村人就整整冻了一冬天了。”

1月4日,财新网报导,隆冬腊月,河北省部分地区天然气限购、断供问题仍在继续。

但现在看来,1月份就要过去了,问题持续,民众仍然受冻。

河北石家庄李先生26日对大纪元表示,石家庄是零下15、16度。一般就是冬天最冷零下12、13度,今年这一场寒流比较冷。

河北张先生也说,“初二晚上,括大风很大,然后温度降到零下15度了,像我们这边,把我家小狗都冻死了。反正是特别冷,有3天了吧。”

张先生说,农村一般是自家取暖,很多是用太阳能取暖炉,有些用空调,也有烧炉子的。取暖方法与家庭条件有关系。

学者析供暖问题四大原因  包括“动态清零”清空地方财政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un Huang)1月26日对大纪元表示,中国北方再现供暖问题,至少有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历史原因,中共在50年代的时候就以秦淮河为界,一刀切,北方由政府补贴供暖。但北方很多城市经济发展并不好,政府补贴供暖的压力一直比较大。

第二个原因是近几年搞煤改气的后效应。黄大卫说,“烧天然气,首先是成本会增加,要保证居民供暖的价格不太贵,(当局)就要求价格有限制,所以导致供暖变成亏本生意,很多供暖的提供商都不愿意给居民供暖,因为他是没钱赚的,要亏本。”

黄大卫认为,第三个原因是去年天然气价格上涨,因为中共一直都向俄罗斯买高价天然气,导致亏损更加扩大,供暖公司更加不愿意供暖。

俄乌战争期间,中共扩大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去年就猛增42.3%。这些天然气大部分是以非常高的价格购入。

“第四个原因是现在的地方政府,它本来有补贴的供暖,由于三年清零防疫,税收减少,收入减少;加上清零本身又要花费大量钱,去建方舱医院和检疫。两面夹击,导致财政更加困难,所以基本上供暖补贴不到位。”黄大卫说。

据财新网报导,中国经济总量最高的广东省,各级财政在过去三年累计投入1,467.93亿元用于疫情防控。每年的疫情相关支出都比前一年增加约50%,去年达到711.39亿元的最高值。

相比于支出上涨,地方政府收入急剧收缩。疫情封控导致经济持续下行,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也致使土地销售收入急剧下降。

中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1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采暖季天然气资源总量充足。他要求任何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气都不得限购减供。

连维良对地方政府和用气企业提出了要求,但未明确中央会提供财政支持。

在上一波能源危机中,2021年,因燃煤价格飙升,公用事业单位也不愿赔钱,结果全国出现大规模停电。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