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1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周五(11月25日)在推特上接连发表多个有关中共清零的推文,谴责中共对抗疫一窍不通,清零政策等于是零增长,恐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中共极端“清零政策”以及带来的混乱一直倍受全球关注。中共一直以担心医院系统承受不了为由,强调实施极端的“清零政策”的必要性。但专家认为,中共这两年不是注重加强医院设施,为放松防控做准备,而是耗费大量资源聚焦在不可持续的“清零”上。
《华盛顿邮报》11月25日报导,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延中(Yanzhong Huang)说,中国本来在2年半前就应该开始准备更多的重症监护床位和更好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但中共却一心专注“清零”病毒,而使用于做上述准备工作的资源减少。
报导说,COVID-19的大爆发暴露了北京“清零政策”的一个关键缺陷,那就是,中国的庞大人口没有自然免疫力。“清零政策”使得14亿人口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接触过这种病毒。
罗奇对此报导回应说,中共对应对COVID一窍不通。
罗奇曾是北京宣传中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从2021年开始转变了对中国政治、经济政策的看法。他现任耶鲁大学教授。
“清零政策”的教训:封锁不起作用
在其它国家纷纷实施“与病毒共存”政策之际,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仍在坚持执行消除每一例COVID-19病例的“清零政策”。前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迈克尔‧米纳(Michael Mina)曾说过,因当局实施大规模核酸检测以遏制病毒传播,所以中国没法实现自然免疫,那里的人面对病毒就可能更为脆弱,尤其是对新的变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今年5月曾表示,“考虑到病毒的特性以及我们现在对未来的预期”,北京对COVID-19的“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谭德塞还说,增加对该病毒的了解以及更好的抗疫方法,也表明是时候改变策略了。“转变为另一种战略将非常重要”,他说。
近日,中国感染病例激增,各地继续实施严格的封锁。《华尔街日报》11月24日发表社论说,鉴于随着病毒的变异,它的传播性越来越强,最近的疫情大爆发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特殊问题是,其严厉的“清零政策”使其人民在疫苗或自然免疫方面的保护不足。出于民族主义原因,中共拒绝接受比中国本土疫苗更有效的西方疫苗。长期的封锁意味着更少的人接触到病毒并形成自然免疫力,不像在世界其它实施“与病毒共存”的国家。
报导说,中共“清零政策”的更大教训是,“封锁不起作用,专制政权不是(应对)公共卫生的典范”。
日前,各地封锁再次引发民众的愤怒和反抗。富士康在郑州的厂区内,大量工人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并拆除了路障。在此事件之前,已经有大量员工逃离工厂。
在广州,长时间封控和食品短缺迫使民众走上了街头。抗议者冲出被封控的大楼,与防疫人员对峙。
上个星期,郑州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因病得不到救治而死亡的消息,引起民众的强烈愤怒。有评论写道,“到底是什么在剥夺人民的性命?是新冠吗?”
罗奇:清零等于零增长
《金融时报》报导,一名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密切关系的北京政府顾问说,现在中国肯定不能放开防控。
针对此文,罗奇在推特上说:“专制数学:清零=零增长导致社会不稳定。中国(中共)崩溃?”
“清零政策”重创经济,中国第四季度和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将降至3%以下。一些跨国公司已在寻求去其它地方扩大生产。
《纽约时报》报导,北京政治分析人士吴强说,“我们看到富士康就是中国模式的破产”,“是中国这种生产模式,包括中国全球化的关系,这种模式的崩溃。”
许多人在关注台湾制造商富士康工厂最近的混乱,是否会蔓延到其它地方。甚至在富士康工厂本周爆发骚乱之前,苹果就已警告说,组织不力的厂区封控将影响销售。
驻华欧盟商会周四(11月24日)致信北京市长,呼吁当局制定退出“清零政策”的计划。法国商会也透过法国驻华大使馆,呼吁尽快走出“动态清零”,把这一不满上升至外交层面。
欧盟商会在信中警告说,北京“狂热”地实施清零战略、却缺乏结束清零的计划,这让外国公司“对不确定性和当前的封锁越来越沮丧”,“严峻的形势”迫使外籍人士考虑离开中国,返回欧洲。
此外,有许多中国人已对封控的必要性提出疑问。本周,随着中国民众观看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他们看到了大批不戴口罩的观众为他们喜爱的球队加油。中国社群媒体用户将自己与世隔绝的生活与电视上喧闹的场面进行对比,发帖表达他们对中共当局做法的讽刺。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