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债务飙升 一带一路问题贷款暴增3倍

【大纪元2022年10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松、骆亚采访报导)作为中共一带一路”基建倡议的关键参与者,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债务高达1.84万亿元。近两年“一带一路”问题贷款暴增3倍,60%海外贷款流向债务危机国家,外汇储备可能迅速缩水。

分析说,很多“一带一路”参与国经济水平低,消费能力、还债能力差,而项目运行成本非常高,回收速度非常慢,大量项目烂尾。受援方与借贷方都受损。

截止6月底 中交集团债务总额1.84万亿元

据《日经亚洲》(原文)10月5日报导,“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G)因中国房地产业信贷紧缩而遭遇沉重打击,而全球经济转变和疫情推升了该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中国交通建设公司”(CCCC)的海外运营风险。

中交集团开发港口、公路、高铁和房地产。除了外部合同外,该集团近年来一直在中共“一带一路”倡议下,投资和运营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

报导说,符合中共政府政策的激进投资增加了中交集团的债务。截至6月底,其债务总额在5年内翻了一番,达到1.84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交公司继续在海外扩张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在非洲和东南亚。

9月份,该公司宣布了卢旺达的一个新公路项目和巴哈马的一个港口改造项目。但《日经亚洲》说,外界对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存在疑问。

野村综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执行经济学家木内登英(Takahide Kiuchi)警告说,部分项目可能会失败。随着美国加息削弱他国货币,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推动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新兴国家面临越来越大的货币危机风险。

对此,华裔经济学者李恒青对大纪元表示,中交建集团是央企,毫无疑问会一拥而上,与中央大方向保持一致,也是其布局经营大战略的必须。

他说,“他们参与了‘一带一路’,会拿到很多好处。比如投资,很容易从亚州基础建设投资银行拿信贷。这些人既有政治上的好处,又有经济上获利的可能性。画饼放哪儿了,大家都有兴趣投入。但好景不长,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很多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了,其中一个就是大量债务堆积。”

“一带一路”问题贷款暴增3倍

就“一带一路”议题,《日经亚洲》(原文)9月20日还报导说,许多新兴国家陷入还贷困境,问题贷款暴增3倍,中共放慢对外贷款。

美国智库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预估,在2019年,中共就利息豁免和其它贷款条件重启了9项谈判,但这一数字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跃升至21起和19起。由于新兴经济体受到疫情重创,谈判涉及的总额为520亿美元,是前两年160亿美元的3倍之多。

报导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下降了约5%,这是大约6年来最大的6个月跌幅。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霍恩(Sebastian Horn)等专家在4月份的一份报告中估计,中国60%的海外贷款现在流向了处于债务危机中的国家,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5%。

木内登英在8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警告,尼日利亚、埃及、土耳其和加纳等国家的外汇储备不断减少,从而增加了货币危机的风险。这些国家全部从中国获得贷款。

《日经亚洲》说,截至8月底,中国声称有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用于发放海外贷款。但实际上,这也包括了向发展中国家和其它流动性不足的国家提供的贷款,如果这些债务继续恶化,中国外汇储备可能迅速缩水。

分析:运行成本高 回收速度慢 一带一路烂尾

李恒青表示,很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经济水平很低,他们正好想利用贷款做一些基础建设,而中共也想借机把过剩产能、过剩产品全都输出。可是它(中共)万万没想到,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还债能力都没到这个水平,腐败水平却可能很高。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运行成本非常之高,回收速度非常之慢,很多‘一带一路’的项目烂尾了。”

他表示,像中交集团这样的企业想坚持下去,仅靠自身能力不行了。比如,斯里兰卡投资项目,最后当地政府没办法还债,造成民众骚乱。原来签署的所有项目、可能潜在的机会,包括99年的租赁,很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

“如果这样的话,中交集团何以面对股东、投资人?”李恒青说,“未来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的烂尾工程就会像现在国内房地产的烂尾楼一样,问题会越来越多,最后爆棚。”

经济学者郑旭光对大纪元表示,很多“一带一路”项目对当地人民没有什么用,经济性很差,还让当地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中共虽然最后得到一些港口、道路、桥的运营,但当地人都不挣钱,中共也未必能挣到钱。

他说,“‘一带一路’项目,相当于大家热气腾腾搞了一个赔钱货,参与者只有极个别人会得好处,主体可能都会出问题,不管是受援方还是借贷方,谁都跑不了。”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