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子女赴美签证被拒 华春莹罕见证实

【大纪元2021年0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静报导)5月13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罕见承认“公安部子女赴美签证被拒”,同时大骂美国等西方大国指责其人权问题。分析认为,美国是特别针对严重迫害人权的中共官员实施制裁;美国国务卿讲明,任何人不可以奴役、酷刑、失踪、种族清洗,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侵犯人权。

昨天(13日),在中共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有消息说,中国的本科新生(即大学新生)到美国大使馆签证被拒签,理由是其父亲是公安部的工作人员。

而且,在美方签证官员的便条中还提到,这是鉴于美国国务卿的指示,停止颁发对于中国的移民局、安全部、公安部等现役人员的配偶和子女的签证;便条中也提到,理由是中共拒绝接收由美国递解回中国的中国公民。

华春莹回答说,“我刚刚看到有关资讯,我的同事给我打了一个美国签证提醒,提醒写道,上述身份人员子女入读美国学校暂停发放签证。”

华春莹随即指责,“美国出于政治原因,人为破坏中美两国正常的人员交往。”并反问,“中方是否应该拒绝给予美国情报执法部门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颁发来华签证?”

美国为何制裁中共公安人员?

昨天(12日),美国国务卿刚刚宣布制裁一名迫害法轮功的中共官员——四川省成都市前610办公室主任余辉。由于“余辉严重侵犯人权,即任意拘押法轮功学员。余辉和他的直系亲属没有资格进入美国。”

美国已经进行了12轮制裁,针对数十名严重迫害人权的中共官员,包括迫害法轮功、香港人、新疆人、异议人士的官员,最高副国级;一般情况,这些官员本人及其配偶或子女不得进入美国;严重的则被冻结财产及受到金融制裁。

中共公安对中国百姓如何?非法抓捕、强制失踪、抢劫、强奸妇女、性虐待、强迫劳动、药物摧残、酷刑、活摘器官等等;网民说,你能想得出来的坏词用上都不为过,都能举例。

华春莹发飙大骂西方大国“人权”

今天的记者会上,华春莹发飙大骂美国、英国、德国,说这几个国家总是试图充当“人权教师爷”,但是他们自身人权问题劣迹斑斑;并讲到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种族清洗,英国数百年殖民史,德国殖民军在纳米比亚杀害土着民,等等。

问题是,华春莹说的都是历史,但现在这几个国家再没有这些殖民行为,而是反思检讨过去,并加以纠正。反观中共,不断为自己迫害人权的行为辩护、抵赖,抹黑其他国家,并有恃无恐地持续迫害本国人民。

5月12日,美、英、德等国联合国代表与“人权观察”等组织在联合国举办了中国新疆人权状况边会,关心新疆“种族灭绝”问题,呼吁北京允许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到新疆进行访问。

对此,华春莹反问:如果有人“要求你无条件敞开大门,任凭他们去你家里翻箱倒柜,你能同意吗?”她说,这无关事实,关乎主权和尊严。

世界人权宣言: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享有的权利

对于中共一再称它迫害本国人是“内政”,几天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国针对中共外长王毅的讲话反击说,“有些人认为,政府在自己境内做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人权是主观决定的价值观,不同社会看法不同。”

但是,他说:“《世界人权宣言》以‘普世’一词开头,因为各成员国都同意,有些权利是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该有权享有的。”

布林肯说,“国内管辖权并不是给任何国家开出的空白支票,让他们以此为由,对其人民进行奴役、酷刑、失踪、种族清洗,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侵犯其人权。”

中共签订了一系列的“国际规则”。王毅在会上也说,“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但问题是,中共做到了吗?

布林肯提到,“所有成员国都应履行其承诺——尤其是那些具有国际法律效应的承诺,包括《联合国宪章》,各项条约和公约,安理会决议,国际人道主义法,以及经世界贸易组织和其它众多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商定的规则和标准。”

中共欲重定义“人权 国际规则” 美将强力反击

做不到,怎么办?近年来,中共试图重新定义人权。它一直辩解说,“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等等。

对此,西方学者给予反驳。美国之音日前引述《国家评论》杂志记者吉米·奎恩(Jimmy Quinn)的文章说,中共对作为普世价值的人权进行重新定义,并通过在国际机构中不断积累的影响力,将其话语制度化。

“这是在建立一个十分危险的框架”,奎恩说,“在这个框架中,大规模暴行可以被忽视,让位于专注经济发展。”

奎恩说,中共近年来集中攻势,试图改变对国际秩序的讨论方式,目的就是为重塑那些支撑国际秩序的制度和理念。

这不是简单纯粹的宣传或空洞的口号,美国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办公室(NBR)资深研究员罗兰(Nadège Rolland)则撰文表示,这是中共“领导层决心改变支撑现有制度的规范,并为中国共产党梦寐以求的新国际体系奠定基础的证据”。

对此,布林肯说,“当我们看到有国家破坏国际秩序,假装我们都已认同的规则并不存在,或者索性随意违反规则时,我们将强力反击。”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