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诚心疗治诬告过自己的病人

一、诚心疗治诬告过自已的病人

据《懿行录》记载,明朝人潘夔,号僦庵,乌程人,精通医术,发心救人。

有一年,瘟疫流行,依赖潘公(潘夔)治好病的人,十有八九,但潘公不计用药成本。

邻居赵某人,曾经向官府,投下了诬告潘公的状子。不久,赵某得了病,身上痛得很厉害,他对儿子说:“能救活我的人,只有潘公了!”儿子说:“你刚刚告了他的状,怎么办?”赵某说:“我虽然得罪了他,但潘公心地仁慈,一定不会让我死。”

于是,这个儿子请来潘公,潘公就细心治疗,使他得到了康复。

后来,潘公的三个儿子:一个儿子潘骧,作了桂阳令;二儿子潘骖,作了翰林编修; 三儿子潘驯,作了宫保尚书。潘公本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封号。孙子潘大复,是丙戌进士。

周氏按曰:救人的念头,既然殷切;则报复的念头,就很轻。以至于诬告其状的人, 也要设法挽救。潘公这样的事迹,真是感人至深啊!

二、自家忍饿,先济囚徒

明朝的杨士征,鄞县镜川人,作县吏时,存心仁厚,执法公平。但县令十分严酷,曾经鞭挞一个囚犯,流血满地,怒还未息。杨士征跪下来,宽慰县令,说:“像这样的情况,只能悲哀可怜,不能欢喜。欢喜尚且不可,何况发怒呢!”因此,县令就消除了怒气,宽容了囚犯。

杨士征家里很贫穷,但别人送来的东西,他一点也没要。遇上囚犯缺食,他就会设法赒济。

有一天,新到囚犯数人,饿得厉害,而杨家已无第二天的粮食了,杨士征问囚犯:“从什么地方来?”他们说:“来自杭州,忍饥很久了。”杨公(杨士征)于是就拿出家中仅剩的米,煮粥救济他们。

后来,杨公的妻子生下儿子杨守陈,做官做到翰林学士,杨公也得到了相应的封号。

周氏按曰:自己的饥饿,就在当天;各囚犯的饥饿,已在前天。这样一比较,与其自饱,不如先给囚犯。杨公如此替别人设想,福报自然很快。

(均据清代周思仁《安士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