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11) 君明臣良

唐太宗画像,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南薰殿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共领域)

皇子教育

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其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历代家训中,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之一是太宗之《诫皇属》。在《诫皇属》中,太宗告诫皇属们:“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之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辛勤。听闻决断时,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你们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自比尧舜

太宗十八岁劝父起兵,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九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国之道,休生养民。《新唐书》记载:太宗欲知前世得失,特诏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解释、搜集、编排经史中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魏徵、虞世南等根据太宗诏令,整理从上古圣君尧、舜、禹以来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之精要,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为治国重要理论及方法指导,荟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帝爱其书博而要”,说:“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赏赐尤重。

《群书治要》,日本元和二年铜活字刻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公有领域)

太宗自比尧、舜,心系众生。遇有天灾人祸,太宗总是先责自己,敬天求神,大赦天下,并自己生吞蝗虫以消减、承受人民之业力,渡过难关。贞观二年,京师长安一带大旱,蝗虫四起。太宗进入皇家禁苑观察庄稼,看到蝗虫后,用手抓起几个蝗虫,说:人以谷物维持生命,你却吃它,是侵害百姓。如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若你有灵,就不要坑害百姓,来蚀食我心吧。言毕,即要把蝗虫吞入肚中。随从大臣们连忙进谏说:“恐成疾,不可。”太宗说,我正希望把灾害移至我身,怕什么疾病呢?即把蝗虫吞入腹中。此后,太宗时,蝗虫再也没有为灾。(《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太宗还发布《旱蝗大赦诏》,以减轻百姓负担。

宋人《十八学士图屏》(部分),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第四节 君明臣良

官自清谨

太宗当政之贞观年间,君明臣良,百姓安居乐业,自上而下一派奉天重道、修身养德、谦恭礼让、人见人亲之治世盛况。这个令千秋万代盛赞不休之贞观盛世到底景象如何呢?史籍如是记载: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其大意为,官吏廉洁自律;王公贵胄、皇亲国戚、大族豪门,都恩服于君主之威,不敢欺凌侵扰百姓。商旅安心露宿郊野;强盗窃贼绝迹,监狱常空,牛马遍地;门无须锁。连年五谷丰登,一斗米才三四钱;客旅从京城到五岭之外,由山以东到东海一带,不需自带干粮,沿途均有供应。进入山以东村落,旅客经过,都会受到礼遇,离开时常有馈赠。这一切都是从古至今绝无仅有景象。如此太平盛世景象,令今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可这却是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确确实实存在之大唐历史中的真实一页。

清人绘唐太宗像,绢本设色。(公有领域)

“直言无隐”

太宗屡屡让官员直言不讳,敢于犯上,找出弊政,以史为镜,精心治国。《求直言手诏》曰:“朕闻尧舜之君,自愚而益智;桀纣之主,独智以添愚。故异顺逆于忠言,则殊荣辱于帝道。……所以虚己外求,披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贞观年间,为何太宗身边会汇集如此众多经天纬地之人才,除了太宗会识人,能容人,善用人,宽容大度以外,就是选人用人“慎择”,决不允许滥竽充数。几乎所有太宗之重臣皆正直、清廉、家贫如洗,一心辅佐太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太宗如此举措,使唐朝从初建时百废待兴,迅速呈现“贞观之治”;而蓬勃的“贞观之治”,又成就了中华第一朝——威威大唐皇朝。

凌烟阁24功臣。(大纪元制图)
凌烟阁24功臣。(大纪元制图)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