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从何而来?如何与之共处?

作者/ 刘惠敏, 周子勋, 叶北辰

忧郁,是一种“没有办法感受到快乐”的状态,就像一片乌云,盖住了阳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经在生命中体验过。可能是遭遇过生命中的重大转变,例如痛彻心扉的分手、意外失去家人、丢了工作、或被迫转学。也可能是得了重大疾病,知道时间所剩不多、视力正在退化,或是骨折、肌腱损伤,不能在运动场上挥洒青春汗水。

中年失业后,一些因素有可能引发失智症。(Shutterstock)
突如其来的意外容易让人产生忧郁,比方失业、失去家人等。(Shutterstock)

忧郁也可能发生在生活中不顺的每个时刻。工作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休息;不喜欢自己念的科系,感到郁闷;遭遇了挫折,却没有管道抒发。

忧郁,往往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在每一次大大小小的事件中埋下了种子,我们便会逐渐感受不到,生命中曾经拥有的快乐。

有些时候是生理因素的影响。当我们的神经回路产生异常,大脑的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异常时,我们便无法轻易控制不好的心情。

癌症敲门时,忧郁更是会从内心深处扩展到每一天的思绪中。只要一想到,人就会忧郁起来。忧愁随着血液流窜至全身上下,而大脑,也被占据了。

“我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活?为什么是我?我可以不要经历这些治疗的苦痛吗?人生,为什么这么辛苦?还会有人需要我、爱我吗?”

经常找不到答案,我们可能会开始绝望,开始放弃。当忧郁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主角时,我们也会只想到负面的事情了:“世界就是这么悲惨……”“我就是这么悲惨……”“是不是放弃比较容易……”

忧郁,有时是不知不觉来袭,就算发现了却无法自拔……伤心郁闷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亲爱的,你也曾经陷入忧郁的低谷吗?

无法感受阳光的温暖,泪水像关不起来的水龙头……你可能曾经听别人说过:“看开一点。”但是这些人大概一点都不了解忧郁的感觉。

如果能够随时开心起来,谁不想要呢?其实忧郁就像是心理层面的感冒,每当忧郁出现,就代表我们需要更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许,你正在遭遇重大的转变,也许你累积了满满的压力,这些痛苦、负向的力量,已经远远大过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了。

忧郁并非少数人才有的情绪,根据统计,每年约有40万人因为忧郁情绪而就医。当我们遭遇不愉快的经验,像是罹癌、分手、失落、重大失败,就有可能产生这种感觉。会有忧郁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和抗压性,是没关系的!

忧郁的你,一点也不脆弱。想想看,如果因为生命的某些经历,像是失去了亲朋好友,得放弃自己的兴趣、觉得世界很不公平。和别人比较起来,就是觉得自己运气特别不好、特别凄惨,这时候我们还有可能往好处想吗?

所以,面对忧郁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先尝试正视自己忧郁的事实。不需要感到羞耻,要勇敢地对自己说:“现在难受的我们,真的辛苦了。”

正视内心的忧郁,才能找到出口。就像黑暗的远方,有一座灯塔在等待着归行的人们。(Pixabay)

你一定试过很多的努力,为了让自己开心起来;一定曾试着要一个人面对,不想造成别人的负担。

给自己一点时间,就算没有开心起来,也没关系。生命中所有的伤痕,都需要时间慢慢地疗愈,慢慢地梳理。

忧郁从何而来?如何与它共处?

如果忧郁来自失去,我们便需要学习道别过往。因为生病而改变的生活,会有好多的舍不得,需要经由整理、放下才能放手。因为分手而感到的痛苦,需要梳理这段关系中的爱与恨,最后学习其中的得与失,让我们成长。

如果忧郁来自不顺遂的生活,我们也需要看见自己是如何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影响?这些事情是怎么强化了我们的忧郁?我们又如何因为这些事情,而再也看不见生命中的其它美好?

找一找忧郁的来源,会帮助我们更认识自己。就像是对一捆缠成一团的毛线球。为了要把它解开来,我们要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才会更清楚的看见忧郁的样貌。

看清忧郁的自己,也看清受苦的自己。有一天,我们才知道,我想要的生活会长成什么面貌。

我们的生命中一定有喜乐、正向、和成功的时刻。只是被埋在好深好深的地底下,不费一番工夫,找不回来。但是也许我们只需从一个细微的地方开始,先从小行动,再如滚雪球般慢慢扩大。每天只要多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小事情,慢慢累积,也许改变会慢慢发生。

当然,这并不容易,一个人面对更不容易。我们可以找真正能陪伴的好朋友、亲人或老师、甚至是专业者协助,陪伴我们一起经历忧郁。愿意停下来等我们的人,知道忧郁需要时间的人,会是最好的良伴。

面对忧郁,没有办法加快速度面对,只能细细感受,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可能。也许,忧郁来自于我们无法向过去曾经的美好告别,迎接新的世界。所以,虽然现在生活仍让人郁闷、难过,有没有可能适时将我们的心思分配到各式各样不同的事物,也让自己愿意接纳所有的好与坏,看见新的苦闷、也看见新的美好呢?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圣经箴言17:22》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国藩文集》

<本文摘自,与情绪相伴的新生活提案:11个练习,让你在忧郁、焦虑、愤怒、孤单时拿回主动权,如何出版社>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