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银行七成“破净”高管变动频繁

【大纪元2019年1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玉洁综合报导)中国银行业呈现业绩下滑、资金紧张、高管频繁更换的局面。今年以来,中国上市银行的股价持续下跌,70%银行股跌破每股净资产价格,投资人对银行资产的信心大减,而银行不断扩大发债规模更引发风险担忧。

《证券时报》报导,截至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29日),A股35只银行股中,25只的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价格,其中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市净率最低的五家银行是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和中国银行。

情况最严重的华夏银行,29日当天收盘价每股7.43元(人民币,下同),远低于其第三季度末的每股净资产价格13.09元。另外,国有大行中国银行的股价近一周来跌幅超过0.5%,目前跌至3.62元,其每股净资产价格是5.53元;交通银行近一周股价下跌0.36%,跌至5.49元,其每股净资产价格为9.096元。

金融界网站12月3日引述分析表示,银行股价“破净”说明投资者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表示担忧,今年8月份央行推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作为新的贷款利率基准之后,银行的净息差可能会下降,随之净利息收入可能会减少,这引发市场对银行业未来业绩的质疑。据悉,近日有8家银行为了稳定股价,大股东自己增持自家银行股份。

银行业绩下滑  大量发债补充资金

东方财富网12月2日报导,标点财经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全样本报告》中提及,在参与调查的400家银行中,三分之一净利润下降,超过40%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达1.86%,环比上升5个基点。

接近年末以来,银行发债的规模迅速扩大。截至12月2日,发行永续债的规模超过4900亿元,发行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银行。

永续债也被称为永久债券,没有到期日、只支付利息、不需要偿还本金。此前多年,国企和地方政府大量发行永续债,中共国有银行今年1月开始发行,而且规模迅速扩大。但《华尔街日报》9月份曾发出警告,永续债以高息吸引投资人,在中共的鼓励下越来越多,将民间财富收入党国,但截至今年4月份未偿还的高达1.8万亿,比如中信国安集团4月份因无法支付1.95亿的利息而违约,引发人们担心永续债会不会像P2P一样爆雷。

除了永续债,11月份还有9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发债银行数量是9月份的两倍,发行规模超过610亿元,远超10月份的8亿元。

大中型银行高管频“换血”

今年中国大中型银行的高管变动频繁。截至12月2日,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内部,共有22名高管发生变动,包括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职位。

比如,光大银行原行长葛海蛟在任不满一年,即于今年9月末辞职,该职位空缺两个月,11月末由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金为出任。工商银行原董事长易会满今年1月份辞职,出任证监会主席,该职位空缺4个月后,由中国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于5月份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职位由原进出口银行行长刘连舸出任。

据悉,一些银行高管离职后进入地方政府。比如光大银行原行长葛海蛟出任河北省副省长、交通银行原副行长吴伟出任山西省副省长、工商银行原副行长谭炯出任贵州省副省长、农业银行原副行长出任吉林省副省长。

分析认为,银行高管出任地方政府官员,可能是为了地方政府进一步向银行获得借贷,使其得到大量的金融资源。#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