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三神器”一词并非新语,是借用了古说,对其进行了譬喻式的时代诠释。真正的“三神器”,是指日本天王代代相传的三件珍宝,即“八咫镜”、“八尺琼勾玉”、“草薙剑”,皆被视为神器。
史上,“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合称为“剑玺”,被定位为“与天王王位一体”之物,即不能离开天王,而另一件神器“八咫镜”,则作为天照大神之神体,始终保存在伊势神宫的内宫中。因此,“三神器”不仅是日本天王的传代至宝,更是其王统、道统、权力、地位的象征。故此,天王驾崩或禅让时,继位者都要举行“继承仪式”,来承接神器。
2019年,日本明仁天王禅让,德仁天王即位,年号从“平成”改元为“令和”。
(2019年)5月1日,在东京王宫中,举行了庄重的“剑玺等继承仪式”,日本首相等一众政府要员,立法、司法长官以及王室重要成员与会,将“八尺琼勾玉”、“草薙剑”等传给了新天王德仁天王,标志着德仁正式即位。同年10月22日举行的“即位礼正殿仪式”等即位系列大典时,“剑玺”也都伴随德仁天王左右,以示君权神授,告示天下继位者系王统,合礼法,尊神意。
三神器的由来
据《古事记》(712年)记载,太阳神天照大神,曾隐居于天上的岩屋内。于是,世界便失去了光辉,天地一片黑暗。对此,八百万神仙集会,商讨对策。思兼神提议,由制镜神造出了“八咫镜”,并用各种方法呼唤天照大神走出岩屋。在众神的喧嚣、呼唤下,天照大神打开岩屋门户时,看到自己的身影映在门外的一面镜子上。天照大神觉得奇怪,想看个究竟,便从岩屋里走了出来,于是世界重现光明。这面镜子,就是后来成为“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镜”。
据史料记载,“八尺琼勾玉”是作为“八咫镜”架的装饰品,在天照大神隐于岩屋时由玉祖命神制作的。此玉之名缘于其形状与尺寸。形如弯弓,又似阴阳鱼,故名勾;八尺是形容玉石长大。
“草薙剑”是素戋呜尊(《日本书纪》记载为此名,《古事记》等为“须佐之男命”)智斩八头巨蛇时,从其体内获得,实为上天所赐。然后,他将此剑献给了天照大神。
琼琼杵尊是天照大神的孙子,受天照大神之命,降临人间,管理地上之国。这就是日本神话传说中所说的“天孙降临”。在他下世前,天照大神授予他三件宝物,就是上述的“三神器”。天照大神嘱咐道:“此镜即吾魂,祀镜如祭我,拜时需净身心。”如今,日本的许多神社的神坛上,供的不是神像,而是一面镜子,还有正月时要供奉“镜饼”等,皆由此而来。
似这般,“三神器”本为居于天上的天照大神所有,是其孙琼琼杵尊将其从天上带入人间。日本王室为万世一系,将天照大神视为在天祖神,而受命下世治理人间的孙子琼琼杵尊,是日本首代天王神武天王的曾祖父。故此,继承王位时,必须传承“剑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神器的传承与保管
琼琼杵尊为日本初代天王神武天王的曾祖父,他将“三神器”传给神武天王。从此“三神器”代代相传,终生不得离开天王左右。
自神武天王至第10代天王崇神天王,天王都与“三神器”形影不离,谓之“同床共殿”。但是,据《日本书纪》记载,崇神天王因畏惧天照大神的威光,便将“草薙剑”与“八咫镜”移出宫外。
而后,他又获得神谕,要求将“三件神器放在同一间屋内”,于是便造了仿制品,保存于身边,分祀其神力。虽为仿制品,却将其与原物同样对待,视为神力、神灵的分体。因此,与其说是仿制品,不如说是替代品,抑或分身。
至第11代天王垂仁天王,真“八咫镜”便被移至伊势神宫,作为天照大神的之身体供奉,其复制品放置在王宫贤所内。因为天照大神曾说“观镜即观吾”,因此在“三神器”中,唯“八咫镜”被奉祀在宫中最深处。
“八尺琼勾玉”在世上只有一个,没有仿造品,被保存在王宫御所的“剑玺室”内的神柜内。而真“草薙剑”则保存在爱知县的热海神宫内,其替代品与“八尺琼勾玉”一道,也被置于御所的“剑玺室”内。
三神器不许面世
“三神器”,平时匿于密室,每年只有11月23日在宫中举行“新尝祭”时才拿出来。天王参拜伊势神宫之际,有时“剑玺”也会伴天王出行。
虽然“三神器”在世,但迄今却没有一个人三件神器都亲眼见过,即便是天王也不得打开放在身边的宝盒。其理由有多种,通常的说法是:“三神器”本为圣物,不面世是为了保持其圣洁,免于世俗污染。平日,在王宫中掌管神器的宫中掌典等人,皆为神职人员,他们会严守相关戒律。
据说,江户时代,曾有一个神职人员偷看过神剑,结果被判刑流放。又有传,明治初年,明治天王曾亲眼见过神镜。见到此镜如此神圣,明治天王不无感慨地说:“我子孙今后不可再拜见此镜。”自此,即使天王,也不得见。
在三件神器中,唯有“八尺琼勾玉”被安放在宫内。据昭和天王葬礼时掌管该玉的宫内侍者说,虽然看不到玉石,但双手捧着盒子,会感到很沉,里面似乎放着一个圆圆的、宛如婴儿头大小的东西。
时间与历史,是严厉无情的,但却又是公平的。她将该留下的东西留下,该淘汰的东西丢弃。
日本的“三神器”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必有个中的道理。从中,人们看到:“三神器”不仅伴随着美丽而神秘的历史传说,更是传承着亘古的信仰,维系着传统的礼制。@*
责任编辑:古容#